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代科考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闻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行卷”。同时也允许官...

唐代科考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闻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行卷”。同时也允许官员向主考推荐,称为“公荐”。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A. 达官贵人操纵科举考试    B. 科考中腐败现象较严重

C. 选官制度缺乏客观标准    D. 选官方式有察举的痕迹

 

D 【解析】达官贵人操纵与材料中“或者闻士名流”“也允许”“公荐”不符,故A项错误;腐败与材料中“也允许”“公荐”不符,故B项错误;唐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明确的选拔人才标准,故C项错误。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与材料中“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闻士名流投呈作品”“允许官员向主考推荐”相符,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周襄王即位不久,他的弟弟王子带就联合戎、狄赶走了周襄王。后来晋文公诛王子带,迎周襄王复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诸侯势力发生分化,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B.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的地位衰落

C. 诸侯维护天子权威,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D. 礼乐制度趋于瓦解,诸侯僭越天子职权

 

查看答案

政治妥协既是各方势力发挥政治智慧的结果,更是时代潮流推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制宪会议每解决一个重大问题,每向前迈出一步,几乎都是冲突各方互谅互让的结果……正因如此,美国宪法被人们调侃为“妥协篓子”,制宪会议的领袖们则被戏称为“和事佬”。

——程汉大《美国立宪成功之道》

材料二从短期来说,1832年选举权的扩大,有助于实现以工业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中等阶级的政治一体化,从而缓解了英国当时“刀尖上的生活”……从长期来说,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以及通过赋予选举权实现以工商业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中等阶级政治一体化的过程虽不乏政治斗争,但也充满了妥协,这种妥协意识为英国后来的历次和平改革提供了典范。

——王可园、齐卫平《政治赋权与政治一体化》

材料三通过这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推翻了至清朝垂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较为顺利地达到了“不流血而贯彻共和之目的”制度变革的目标。……但这决不意味着是无原则的和平妥协。考察辛亥革命的历史,显然,妥协之所以成立,一方面是卷入革命的各种政治势力发挥了政治智慧,另一方面更是因为革命的共和底线确立及其大势所趋所逼。……纵观历史,因为变革社会制度而造成民族分裂、民族报复及原有的国家解体的事情不绝史书。但辛亥革命中无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还是立宪派,对革命有可能造成的这一后果都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和有效的防范。

——薛恒《辛玄革命中的三大妥协及其历史遗产》

(1)材料一反映出制宪会议解决重大难题的策略是什么?这一策略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32年英国为什么会出现中等阶级政治一体化?这一现象有何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决不意味着是无原则的和平妥协”?“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历史遗产?

(4)近代中外三次政治妥协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科举制大事年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选官制的依据和方式前后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依据与汉代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

 

查看答案

邓小平在解放战争某时期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材料中的“打出去”

A.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B.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 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查看答案

日本华北方面军某作战记录载:“盘踞华北一带的共军……于1940年8月22日夜,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主要为矿山)进行奇袭。……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这段记载反映了

A. 平型关战役    B. 台儿庄大捷    C. 淞沪会战    D. 百团大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