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周代设有王室和诸侯的贵族学府——痒、序,也设有供大夫以下官员及一般庶民学习的地方...

周代设有王室和诸侯的贵族学府——痒、序,也设有供大夫以下官员及一般庶民学习的地方学校——乡校。各级学校的课程是礼、乐、射、御、书、数,是为“六艺”,任务是“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班固《白虎通》谓,“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据此可知,周代教育

A. 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    B. 旨在培养官府需要的实用人才

C. 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D. 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 【解析】材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可以得出,周朝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官府需要的人才,故B项正确;孔子在春秋晚期创立儒学,故A项错误;C项是汉武帝时期;D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 点睛:材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是解题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下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就图示中任选2个角度进行史实论证,也可以对图示进行修改、补充、肯定或提出新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

——摘编自雷颐《史学方法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清进步思想家与宋儒主张关于的不同观点认识,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895年严复发表《辟韩》篇,对唐代韩愈《原道》篇进行系统批利。韩愈原文说,君主是制定命令者,臣下是行使命令者,民众是供养君臣者,三者以君主为中心,相维相资,臻于大治。严复指出君主制度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君主圣明,而是源于民众需要,“择其公且贤者,立而为之君”。如此一来,民众成为主人,君主则变成了民举代表。中国奏汉以来的君主完全背离君主原意,乃是窃国于民的“大盗”。

——摘编自胡其柱《重塑不变之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对韩愈进行批判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目的

 

查看答案

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贸易自由化,打破贸易壁垒,开辟国际贸易市场,发动了一场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这说明

A. 世界经济规则完全由发达国家制定

B. 欧美国家企图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

C. 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占有优势地位

D. 贸易自由化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合理推论出

时间

社会经济状况

1760~1830年

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

1850年

英国修建了大约9654千米的铁路

1852年

英国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

1800~1850年

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

 

 

A. 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B. 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C. 交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D.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查看答案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确切而论,句中省略处应是

A.始而言政,继而言技,进而言教

B.始而言技,继而言教,进而言政

C.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

D.始而言教,继而言政,进而言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