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仲景,名机,南郡涅阳(今河南安阳)人,少年行医。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仲景,名机,南郡涅阳(今河南安阳)人,少年行医。汉献帝建安初年,疾疫流行,人口锐减。仲景因此发愤钻研医道,博览古代医籍,参以个人临床体会,撰成《伤寒杂病论》16卷。此书不久亡轶,经后人搜集整理,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前者论述伤寒病,后者论述其他内、外、妇科杂症。

《伤寒杂病论》在《内经》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地论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即充分运用望闻问切等诊断手段,对病人复杂的症候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相应的治疗原则确定如何治疗。同时,收录了300多个药方,其中有不少是张仲景新研究出来的复合方剂。与理论著作《内经》、《难经》和药典《神农本草经》相比,《伤寒杂病论》更多地论述临床实践问题,在中医治疗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张仲景也被后人尊为“医圣”。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条件。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张仲景。

 

(1)条件:张仲景年少行医奠定基础;社会疾疫流行,民生疾苦,促使张仲景发奋钻研医学;吸收古代中医学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与经验,加之自身临床经验。 (2)评价:积极性:张仲景 继承古代医学优秀成果,并加以创新,推动了中国古代中医学的发展;重视药方和医学研究,创造性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个人品德高尚,意志坚定,其精神激励着后人的探索。 局限性:由于时代的局限,过于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研究和实验领域的突破。 【解析】(1)题目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其实我们教材基本没有讲到张仲景如何著出《伤寒杂病论》的知识,所以结合所学也就是所学到如何提取信息的技巧。这一题关键信息都在材料里。由材料中的“少年行医”、“疾疫流行,人口锐减。仲景因此发愤钻研医道,博览古代医籍,参以个人临床体会,撰成《伤寒杂病论》”可以得出其成书的条件分别是张仲景年少行医奠定基础;社会疾疫流行,民生疾苦,促使张仲景发奋钻研医学;吸收古代中医学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与经验,加之自身临床经验。 (2)这一题需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根据所学人物评价的一般标准,我们可以从积极和局限两个角度来评价张仲景。由材料中的“发愤钻研医道,博览古代医籍,参以个人临床体会”、“更加系统地论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充分运用望闻问切等诊断手段,对病人复杂的症候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相应的治疗原则确定如何治疗”、“有不少是张仲景新研究出来的复合方剂”等信息可以对其进行积极评价。由材料中的“更多地论述临床实践问题,在中医治疗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再结合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可以看出其局限在于过于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研究和实验领域的突破。 点睛:选修部分题目的答题依据基本上有两种:一是“根据材料”,另一个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而且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者越来越钟情于后者,这是因为这既可以考查到考生准确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又可以考查调动所学相关史实和相关技巧的能力,可谓“一箭双雕”。这一题的两个题目就都属于后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6年到1948年,针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工作在东京进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最终判处了7名甲级战犯死刑,16人无期徒刑,还有多人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东京审判被认为是国际社会对日本错误国策以及战争罪行的总清算,并向全世界宣告,策划、发动侵略战争是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参与战争犯罪的人,要对侵略战争负责。但这次审判充满了种种矛盾和斗争,而且最终的判决结果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盟军的总司令麦克阿瑟发出的所谓“战犯假释”的指令,使得岸信介等甲级战犯因此被释放和减刑,之后又撤销了各种“褫夺公职”的法令,这些战犯和曾经被清洗的人再次担任了公职,岸信介甚至后来担任了日本首相。至1950年,美国就提前释放了所有关押的日本战犯。

——摘编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东京审判“充满矛盾并未得到很好执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东京审判。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诸脱户者,家长徒三年。

诸里正(乡里管理户籍者)不觉脱漏增减者,一口笞四十,三口加一等;过杖一百,十口加一等,罪止徒三年。

诸州县不觉脱漏增减者,县内十口笞三十,三十口加一等;过杖一百,五十口加一等。各罪止徒三年。知情者,各同里正法。(不觉脱漏增减,无文簿者,官长为首。有文簿者,主典为首。佐职以下,节级连坐。)

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诸居父母丧,生子及兄弟别籍、异财者,徒一年。

——《唐律》卷十二《户婚》

(l)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在人口户籍管理方面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代的人口户籍管理制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将长征比作犹太人出埃及、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和美国人征服西部,他认为:“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布热津斯基说:“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来讲,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这支衣衫褴褛、面带饥色的军队从中国南方出发时有八万多人,到陕北时只剩下不到六千人。可正是这支军队,后来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新生政权。

马基雅维利有句名言:“造就最强大国家的首要条件不在于造枪炮,而在于能够造就其国民的坚定信仰。”中国共产党在当代最伟大的历史成就之一,就是再造了中国民族的精神信仰。也正是这群有信仰的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甲午战争失败的阴影。

——摘编自刘亚洲《信仰的重建在今天比物质的构建要重要百倍》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传统教育,往往不重在学校与其所开设课程,而更重要在师资人选。在中国历史上,自汉以下,历代皆有国立太学。每一地方行政单位,亦各设有学校。乡村亦到处有私塾小学。但一般最重视者,乃在私家讲学。战国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竞起,此姑不论。在两汉时代,在野有一名师,学徒不远千里,四面凑集,各立精庐,登门求教,前后可得数千人。亦有人遍历中国,到处访问各地名师。下至宋、元、明三代,书院讲学,更是如此,……中国传统教育之主要精神,尤重在人与人间之传道。既没有如各大宗教之有教会组织,又不凭借固定的学校场所。

西方现代教育,最先由教会发动,此刻教会势力亦退出了学校。教育全成为传播知识与训练职业。只有中小学,还有一些教导人成为一国公民的教育意义外,全与教导人为人之道的这一大宗旨脱了节。整个世界,只见分裂,不见调和。各大宗教已是一大分裂。在同一宗教下,又有宗派分裂。民族与国家,各自分裂。人的本身,亦为职业观念所分裂。如宗教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法律家、财政经济家、企业资本家等,每一职业,在其知识与技能方面,有杰出表现杰出成就者,均目为一家,此外芸芸大众,则成无产阶级与雇用人员。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別指出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现代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別概括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现代教育的积扱影响

 

查看答案

杨雪冬在《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中写到:“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并没有完全陷于被动,正是它们在经济领域中的积极活动才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开放以及全球经济的整合。”这反映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A. 民族国家要增强国际竞争力    B. 民族国家的职能没有弱化

C. 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多威胁    D. 发达国家起着主导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