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材料所表达的英国、美国两国政治体制的运行规则正确的是

A. 美国总统受国会牵制,内阁对国会负责

B. 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仪式性角色

C. 英国首相是多数党领袖,内阁集体对议会负责

D. 美国联邦制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思想

 

C 【解析】材料认为,一是针对拥有行政权力的总统和首相与拥有立法权的议会之间的关系,二是针对总统和首相与政府组成机构内阁之间的关系。最符合史实的是C。美国中央政府权力实行三权分立体制,内阁对总统负责,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国王的消息,排除B;美国政府构成原则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思想,排除D。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清末著名外交家和诗人黄遵宪(1848~1905)在其著作《日本国志》中描述说:“日本迫于外患,……百务并修,气象一新,幕效西法,同遗余力……富强之机转移颇捷……,当有可与西国争街之势。”1887年《日本国志》成稿后,黄遵宪向李鸿章、张之洞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各送一部,但未引起重视,书稿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方才刊行。有人感慨:其书若早流传,可省赔款二万万两白银。康、梁诸人从该书受到启发,光绪帝也曾索要该书。黄遵宪评价戊戌变法说:“几百年积下的毛病,尤其要慢慢来治。这次的失败就是新派人‘求快’两个字的失败。……如有一般有学问、有办法、有经验、有涵养的老辈出来主持,一定可得相反效果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数目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在甲午战争后受重视的原因。

(2)材料中黄遵宪是怎样认识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希特勒和纳粹的统治不只依靠纳粹的恐怖。希特勒也寻求并赢得了民众的压倒性的认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落败,受到《凡尔赛和约》的羞辱,以及经历魏玛共和国动荡的数年之后,他逐步撕毁条约,让德国人为之欢呼。纳粹国家严厉打击大萧条时期增多的犯罪现象,获得民众的好评。约瑟夫·戈培尔是希特勒的宣传部长,他策划培养了对希特勒的崇拜。元首委任受欢迎的电影制片人莱尼·里芬施塔尔拍摄了《意志的胜利》。这是一部宏大的宣传电影,展现了精心编排的1934年纽伦堡集会,25万穿制服的德国人经过严密统一的组织,挥舞着纳粹旗帜,向希特勒致敬;这部电影促成了对元首的崇拜……。

同盟国监督着后来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地区的政治制度发展。直到1951,联邦共和国所通过的所有立法都必须经过西方同盟国的批准。它们进行了一个从教育开始的去纳粹化过程,但并没有进行任何重大的社会改革。同盟国坚持认为,德国总统的权力应受到限制,以避免再出现希特勒那无限制的行政权力。总统由联邦大会选举产生,任期5年,联邦大会由联邦议院全体成员,以及大约相同人数的来自各个州的代表组成。同时,同盟国的“去纳粹化”计划旨在从所有权力和影响力的职位上清楚所有前纳粹分子,但整体而言,其影响相对较小。事实证明,不可能从政府、工作和教育行业中清除数以百万计的人……与此同时,冷战使得西方列强更快地接受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及其重整军备加入西方联盟的行动。

——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德国纳粹获取民心的手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同盟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去纳粹化”?并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福建漳州月港“僻处海隅,俗如化外”,不为明朝朝廷官员所注意,早在1436~1456年间,就已成为走私活动的活跃地区之一。1465~1505年,不少漳州人走私致富,并享有“小苏杭”之誉。到1522~1566年,以月港为中心的漳泉地区走私商民活动更为频繁,为全国之甚。

1567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利用穆宗登基、隆庆改元而政治布新之机,奏请在漳州月港开放海禁,准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明朝政府本着“于通之之中,寓禁之之法”的基本出发点,迅速批准了奏请,形成了“隆庆开海,月港开放”的局面。

“隆庆开关”规定只有漳,泉两府通番在合法的范围之内,使月港开放对内地的影响降到最小,大大降低了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意义;“隆庆开关”在全国商民中造成了一种不公平的海外贸易环境,也没能达到消除海盗源头的目的,明末中国沿海又兴起一个‘中国海盗的黄金时代”,走私贸易大规模泛滥。

——《中国古代海洋贸易的绝响“隆庆开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年间“隆庆开关”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隆庆开关”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湖南地区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关键词表

马王堆汉墓

湖广行省

岳麓书院

王夫之

魏源

谭嗣同

毛泽东

北伐

芷江受降

湖南和平解放

 

从表中选出2~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写出关键词,明确主题,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彩礼是订婚时男方向女方或女方家送一定数额的货币或实物,在当时男耕女织时社会形态下,妇女也是劳动力之一,当女子出嫁到男家后,女家即缺少了一个劳动力,为弥补女家因此而遭受的损失,男家就用彩礼来做补偿;从彩礼的标识意义来看,它意味着狩猎时代男子涉猎的“勇敢和技艺”,表示男子经受劳动考验,维持家庭生活的能力。因此,在以劳动为谋生手段的农耕社会,女家自然是选择彩礼多的男家,这并非嫌贫爱富,而是因生活需要所做出的选择。然而,这毕竟助长了奢侈淫逸之风。彩礼渐渐成为官位尊卑、门第高低的标识。即便门第不高,也以彩礼显富贵,以提高自家权位。社会上为准备婚礼财货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事时有发生。对此,齐高帝代宋后,多次下诏禁止奢侈风气,禁止奢华婚礼成为一项法令。虽然规定婚礼要贯彻节俭,但奢华之风屡禁不止。与此同时,彩礼也为买卖婚姻提供了合法的获取钱财的方式,从而助长了买卖婚姻。

——于晓青《传统文化中的彩礼及其流变》

材料二:嫁妆是罗马古代社会妇女所能拥有的基本的、主要的财产。嫁妆对于古罗马妇女而言不仅仅是获取陪嫁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嫁妆得到父系家族财产的拥有权,从而获得社会地位。在古罗马社会嫁妆是女方家族对负担婚姻重荷的男方家族的一种补偿,是对女儿脱离父系家族从而失去其财产继承的一种补偿。罗马妇女作为女儿需要保护,生育子女需要保护,承担养育子女需要保护。给予妇女财产并不是让其与男性一样拥有财产,参与社会事务,而是社会需要妇女,社会发展需要妇女,妇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使其不断改变着传统观念。罗马妇女通过嫁妆获得一定的财产,并在嫁妆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拥有了更多的财产及财产权,从而参与到社会财产分配之中,提高了她们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

——何越《从嫁妆制度的变化看古罗马社会妇女的经济地位》

材料三:在1934年4月8日中央苏区颁行的《中华苏堆埃共和国婚姻法》中,已有了废除聘金、聘礼及嫁妆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均未对婚约和聘礼做出规定,且都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内容。但目前我国很多地方仍存在把订婚作为结婚的前置程序,在农村尤盛。事实上,天价彩礼对家风、村风、民风的破坏远超想象。彩礼成了拦住爱情、亲情的高门槛,传统民俗变成了颠覆公序良俗的恶俗。攀比之风盛行,结婚彩礼逐步蜕变成了一种契约式的婚姻筹码。爱情被钞票“变卖”,婚姻被彩礼绑架,少数动辄挑着几百万上千万现金娶亲的人,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幸福?——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彩礼和罗马嫁妆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婚姻中彩礼屡禁不止的原因和影响,并谈谈对当今农村天价彩礼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