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佣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

材料二: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古代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为缙绅),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结果不是使徽州产生资本主义,而是成为一个顽固坚持宗法等级制的堡垒,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

材料三:帝国时代的商业资本,即使有相当规模的积累,到某一临界点便呈萎缩后退态势,更无进一步深入产业领域,转化为产业资本的可能。它并不建筑在社会购买力不断增长的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只能攀援于国家财政政策提供的非常空间,既要与政治权力同流合污,也要时时受到政治权力强烈的干预和百般勒索,机体脆弱,命运无常。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宋代“商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徽商的资金去向。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向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与政治权力的关系。据材料三,请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1)表现:“市”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城市经济繁荣,海外贸易迅速发展。 因素:政府“不抑兼并”,土地买卖频繁;封建剥削方式发生变化,租佃关系日益发展;雇值制度的推行,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政府重商,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2)去向:官场消费、公益消费、购置田产。 影响:强化了宗法等级制的堡垒,补充和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3)关系:商业发展既依赖于政治权力,也受制于政治权力。 启示:政府要积极制定有利于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为商业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商业持续发展。 【解析】(1)第一小问表现,根据题意,结合所学,宋代的商业革命表现有坊市界限被打破;原有的乡村城郭也被允许设市;出现了夜市、晓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督;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对外贸易繁荣;第二小问因素,根据材料“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可知,“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买卖频繁,增强了社会人员的流动性,有利于商业发展;根据材料“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可知封建剥削方式发生变化,租佃关系日益发展,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有所减弱;根据材料“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雇值制度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推动商业发展。 (2)第一小问去向,据材料二“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古代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为缙绅)”得出官场消费;据材料二“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公益消费、购置田产;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结果不是使徽州产生资本主义,而是成为一个顽固坚持宗法等级制的堡垒,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得出强化了宗法等级制的堡垒,补充和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3)第一小问关系,据材料三“既要与政治权力同流合污,也要时时受到政治权力强烈的干预和百般勒索”得出商业发展既依赖于政治权力,也受制于政治权力;第二小问启示,要围绕着政府应该这样去做才能促进商业发展的角度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昌西汉大墓墓主人为刘贺。刘贺一生经历王、帝、庶民、侯四种身份,在位仅27天,汉书记载他有1127件荒唐事,因“行昏乱,恐危社稷”被废黜。而刘贺墓出土的文物却显示,墓主是个知书达理、爱好音律、情趣高雅的人一一专家通过考古发掘发现,刘贺其实是“被黑”了一一通过出土的竹简可以看出,刘贺饱览诗书、尊孔崇礼,颇具“文艺范儿”。根据材料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史书记载没有纯粹客观公正可言

B. 历史真相众说纷纭,无法探寻

C. 出土实物较之史书记载为二手资料,更加可信

D. 对史书记载应该保持怀疑批判的态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秦、汉、唐、明都有过大规模强制迁徙豪富的事情,涉及几万人,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权势再大的官僚地主,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的土地就被全部没收。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 土地私有权实质上没有法律保障    B. 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

C. 迁徙富豪是整顿吏制的主要手段    D. 土地经营权完全自主

 

查看答案

有学者言:“嘉靖朝海禁最紧,时潮州进士登科也很出色。……海禁宽松,靠海生存的人民生计解决,社会矛盾较为和缓,故万历朝潮之进士登科……为潮州整个明代最差一朝。万历后期重申海禁,故崇祯朝潮州进士登科好转。”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明朝政府厉行海禁政策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 海禁政策影响沿海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

C. 沿海民众及士绅期望通过科举向朝廷反映诉求

D. 海禁政策的松紧决定明朝科举取士的人数

 

查看答案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材料表明该地区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经济结构有所变动

C.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D.生活资料全赖市场

 

查看答案

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上述生产出卖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这种生产经营表明其为

A. 面向市场的立体化经营农场    B. 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农场    D.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