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市舶司设置表,反映出
设置市舶司 | 广州 | 杭州 | 宁波 | 泉州 | 胶州 | 松江 | 温州 | 江阴 | 海盐 |
今属省份 | 广东 | 浙江 | 浙江 | 福建 | 山东 | 上海 | 浙江 | 江苏 | 浙江 |
设置时间 | 971年 | 989年 | 999年 | 1087年 | 1088年 | 1113年 | 1132年 | 1146年 | 1246年 |
A. 唐宋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 B. 重农抑商政策退出历史舞台
C. 宋代对外贸易日益开放 D. 南宋偏安于江南地区
从周代开始一直存在宵禁制度(禁止夜间活动)早晨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打开,日暮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关闭。唐大和五年(831年)京城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唐诗人王建(768—835)“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开成五年(840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由此可见唐晚期
①抑商政策开始改变
②商业发展促使政策的调整
③夜市已经比较繁荣
④政府依然禁绝夜市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读下表,据此可知
下表西汉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
项目 | 数量(钱) | 备注 | ||
收入 | 粮食 | 8500 | 折算为货币的大致数值 | |
支出 | 赋 | 田租(上交实物) | 283 | 折算为货币的大致数值 |
人头税(上交货币) | 406 |
| ||
役 | 徭役与兵役 | 2200 | 部分兵役,农民亲身应役, 其他以货币代役 | |
开支 | 食 | 4918 | 以战国时期的数据为参考 | |
衣 | 2732 | |||
祭祀等 | 300 | |||
A. 西汉农民的收入主要供给官府 B. 西汉农民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C. 西汉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D. 西汉农业生产力普遍得到提高
下图为宋朝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站着的老妇双手忙着引线团,疲惫而沧桑的脸上体现出体谅和爱抚,身上穿着补丁累累的破烂衣服,坐着的村妇一边怀抱婴儿哺乳一边摇轮。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民众生活安宁富足 B. 作者富有现实主义的精神
C. 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D. 手工业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以下材料,据此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准确的是
| 南方 | 北方 | ||
朝代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代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宋代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A. 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B.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中国古代南方经济逐步发展 D. 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发展缓慢
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
A.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
B.注重市场营销策略
C.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
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