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殷墟妇好墓考古发现40周年,首都博物馆为此举办了《王后母亲女将》展览。该墓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由此可以推论出殷商时期
A. 农业落后,未出现青铜农具 B. 技术进步,青铜器品种多样
C. 战争频繁,武器均用青铜铸造 D. 社会发展,广泛使用青铜制品
汉代,北方干旱地区盛行将农作物括种在垄沟中(如图),等幼苗长成后,通过中耕除草,逐渐把垄上的土铲下来,培在禾苗根部;到盛夏时,垄上的土已全部培在禾苗根部去了,于是庄稼的根很深,庄稼抗风和抗干早的能力增强了。这反映了当时
A. 使用铁农具提高了生产力 B. 农业产量已大大提高
C. 农耕文明养活了更多人口 D. 精耕细作的农业特点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成形、扩展、深入发展的几个阶段。下列各项与成形期密切相关的有
①石斧、木耒、骨耜为基本农具 ②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建
③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及推广 ④曲辕犁等农具被广泛使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诗经》、《楚辞》既是中华文学宝库的瑰宝,也可以作为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的第一手材料。《诗经》中出现了135种植物,《楚辞》中出现了100种植物。其中“稻”“黍”等作物两者都有记录。由此可以推论出
A. 经济重心已移至长江流域 B. “稻”“黍”等作物已经广泛种植
C. 外来高产农作物大量引入 D. 《楚辞》成书时间略早于《诗经》
1577年,大学生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照祖制,张居正应回原籍丁忧守制。年已十五岁的万历皇帝需要元辅不可或缺的襄助,决定以“夺情”而不以守制的先例予以慰留。虽然翰林院几十名官员以有悖伦理为由向张居正提出劝告,但张居正始终没有回家丁忧。这件事本质上反映了
A. 皇帝软弱无能使皇权帝落 B. 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
C. 专制皇权高度强化 D. 君主专制与传统伦理相冲突
明朝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核心权利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左右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B. 早期民主思想开始出现
C. 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 D. 古代行政体制日益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