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

明朝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核心权利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左右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B. 早期民主思想开始出现

C. 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    D. 古代行政体制日益完备

 

D 【解析】材料反映内阁限制皇帝滥用手诏,中旨,A与之意思相反,排除;票拟的作用在于对专制皇权有一定的抑制,使行政体制趋于合理,而非否定君主专制,故排除B,选D;材料涉及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无关,排除C。故选D。 点睛:本题以明代为时间限定,采用排除法。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的标志是清代设立军机处,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思想,排除B;中央集权是从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日本历史学者堀敏一在《唐宋间的变革和宋代社会》中说:“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事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该学者旨在说明

A宋朝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

B宋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C宋朝的“权力制衡”取得了一定效果

D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

 

查看答案

唐代科举考试并不严格,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选官制度

A. 考生名望决定结果    B. 主要受制于门阀

C. 未得到平民的认可    D. 继承了前代的遗风

 

查看答案

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说:“官僚政治是一种特权政治,在特权政治下的政治权力,不是被运用来表达人们的意志,图谋人民的利益,反而是在‘国家的’或‘国民的’名义下被运用于管制人民、奴役人民、以达成权势者自私自利的目的。”他认为官僚政治的本质是

A. 皇帝享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特权政治

B. 中央高度集权的特权政治

C. 打着“国民幸福”旗号的特权政治

D. 努力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

 

查看答案

秦代,监察御史受中央御史大夫节制,属于中央政府委派的驻郡监察官员;宋代驻州监察官通判,是皇帝差遣到诸州专察知州的监察官,监察和制约州县官吏的一举一动;元朝,设行御史台为地方最高监察机关,其性质属于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构。材料表明古代监察的机构特点是

A. 位低权高,以小监大    B. 权责明晰,维护统治

C. 选官高标,管理严明    D. 机构独立,自成系统

 

查看答案

台湾学者杜正胜说:“自西元前600年以下,大约400年的期间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古典的、封建的政治社会逐渐结束,传统的、郡县的政治社会逐渐开始。……归纳中国社会从古典封建转入传统郡县的要义,方能显示传统政治社会结构的特质。”这里的“古典封建”时期指的是

A. 先秦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