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学者堀敏一在《唐宋间的变革和宋代社会》中说:“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事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该学者旨在说明
A.宋朝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
B.宋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C.宋朝的“权力制衡”取得了一定效果
D.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
唐代科举考试并不严格,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选官制度
A. 考生名望决定结果 B. 主要受制于门阀
C. 未得到平民的认可 D. 继承了前代的遗风
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说:“官僚政治是一种特权政治,在特权政治下的政治权力,不是被运用来表达人们的意志,图谋人民的利益,反而是在‘国家的’或‘国民的’名义下被运用于管制人民、奴役人民、以达成权势者自私自利的目的。”他认为官僚政治的本质是
A. 皇帝享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特权政治
B. 中央高度集权的特权政治
C. 打着“国民幸福”旗号的特权政治
D. 努力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
秦代,监察御史受中央御史大夫节制,属于中央政府委派的驻郡监察官员;宋代驻州监察官通判,是皇帝差遣到诸州专察知州的监察官,监察和制约州县官吏的一举一动;元朝,设行御史台为地方最高监察机关,其性质属于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构。材料表明古代监察的机构特点是
A. 位低权高,以小监大 B. 权责明晰,维护统治
C. 选官高标,管理严明 D. 机构独立,自成系统
台湾学者杜正胜说:“自西元前600年以下,大约400年的期间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古典的、封建的政治社会逐渐结束,传统的、郡县的政治社会逐渐开始。……归纳中国社会从古典封建转入传统郡县的要义,方能显示传统政治社会结构的特质。”这里的“古典封建”时期指的是
A. 先秦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 ②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③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④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