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著文指出,16世纪前后的中国,虽然有相对自由和富有弹性的土地和劳动力制度,但商人阶层受到权力的压制、剥夺,纷纷“托庇于官僚政治之下”,财产权、经营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没有成为一种反抗的力量,异化的力量。这主要说明16世纪前后的中国
A. 土地和劳动力制度比较灵活 B. 经济政策失调抑制社会发展
C. 商人阶层深受权力阶层制约 D.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问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该绘画理论
A. 深受理学观念影响 B. 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
C. 说明画家品德高尚 D. 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
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模越庞大,组织越严密。”由此可知
A. 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
B. 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
C. 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
D. 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
A. 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 B. 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
C. 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 D. 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1940年的1006亿美元上升至1945年的2136亿美元。占世界人口7%的美国,1945年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占60%,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量的59%,至1948年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量的74.5%。
——《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在战后国际经济领域中的表现。
材料二“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因此,在我们这方面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政治的诡异风雨,与欧洲进行有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美国首任总统的告别辞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1945年美国总统的国会咨文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战后初期,美国面临一个严重问题是从战时经济转向和平经济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大量军事定货的消失和大批军人复员立即造成大规模失业的威胁。……美国当权人物惊恐地看到如果不能维持充分就业,就可能再来一次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大危机,那将威胁整个制度的安全。
——《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3)依据材料三说明材料二美国外交政策的必然性。
材料四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一一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4)马歇尔演讲中所说的“合理经济的再生”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以及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是如何实现“一石三鸟”的?并据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海洋自古以来就成为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路径。近代以来,海权论兴起。大国崛起无一不是建立在对海洋的控制上,谁重视海洋,先控制海洋,谁就能抢得先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中期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忙。宋代积贫积弱,无法经营陆上丝绸之路,“南渡以后,国土日蹙,一切依办海舶”。据统计,当时一艘海船可载货六七十万斤,相当于2000头骆驼的运输量。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唐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17世纪西方政治家英国的雷利爵士
(2)以15至18世纪的史实,说明英国如何通过控制海洋,进而控制全世界的。
材料三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摘自《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3)依据材料三,吴元炳提出这一奏议根源在哪里?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材料四有学者认为,二战后,大西洋时代结束了,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
——何芳川《太平洋时代和中国》
(4)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外史实,从经济的角度列举“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