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 各类学堂 培养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

各类学堂

培养目标

初等小学堂

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

普通小学堂

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柢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

高等学堂

大学堂以各项学术艺能之人才供任用为成效;通儒院以中国学术日有进步、能发明新理以著成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为成效。

实业学堂

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其学专求实际,不尚空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4年清政府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清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1)背景:民族危机严重;“清末新政”推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与内容的传入;中国近代教育实践经验;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科举制弊端日益暴露。 (2)特点:形成较为全面的教育体系(学制系统完整);注重伦理爱国教育;注重培养实用人才;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突出教育的渐进性与差异性。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和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上,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实行“新政”;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西学东渐、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文化上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与内容的传入等四个方面考虑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各类学堂的设置可归纳为学制系统完整;根据初等小学堂培养目标“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可归纳为注重伦理爱国教育;根据高等学堂培养目标“大学堂以各项学术艺能之人才供任用为成效”和实业学堂培养目标“其学专求实际”可归纳为注重培养实用性人才;根据高等大学堂培养目标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 点睛:解决本题的几个关键:1.审设问,明确设问“改革的背景”、“主要特点”;2.阅读材料和提取关键信息,如材料表格中的关键词“《奏定学堂章程》”“初等、普通、高等、实业学堂”“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等;3.联系所学知识,准确运用材料和课本语言;4.组织答案,按设问要标明答题项“改革的背景”“主要特点”等,做到分点作答,语言表述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是有关马歇尔计划的两则漫画,图一为苏联漫画,漫画标题为美国最新战车(1947),图中文字是财政贷款。图二为英国漫画,漫画中一个英国妇女脚踩着两只高跷,高跷上分别写着“MARSHALL(马歇尔)”和“AID(援助)”,她前面的英文是“BETTERSTANDARDOFLIFE(更美好的生活)”。

图一                        图二

比较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作者设计意图的不同,并选择其中一种意图进行评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材料二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年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第三天,就签署了退出亚太多边自由贸易协定TPP的行政命令,此举多被解读为贸易保护主义与反全球化。此前,泰国、韩国、加拿大、欧盟也爆发过反全球化抗议活动,这些反全球化现象反映出全球化的最大弊病是

A. 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    B. 世界范围财富分配不均

C. 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D. 削弱发达国家经济地位

 

查看答案

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些国家

A. 工人阶级力量比较强    B. 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C. 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D. 工业革命进展迅猛

 

查看答案

1834年英国《济贫法》改革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公共捐助的基本原则。根据该原则: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否则,工人们就会寻求救济而非努力工作。对该原则影响最直接的是

A. 自由主义的盛行    B. 重商主义的影响

C. 议会改革的推动    D. 社会矛盾尖锐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