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学者估计,在1750~1800年间,“已开发世界”(欧美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大致相当;但到1880年时,“已开发世界”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后者的两倍,1913年,更达到3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
B.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 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 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 国家重农抑商政策调整
C.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 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证明
A. 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B. 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
C. 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 D. 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