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对于传统文化,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则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

近代对于传统文化,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则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这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康有为

B.林则徐、陈独秀

C.孙中山、陈独秀

D.孙中山、康有为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批判传统文化,后者一定是陈独秀,这样直接排除A和D,不选C就选B,林则徐是看眼看世界第一人,和传统文化关系不大,孙中山和传统文化关系大,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孙中山、陈独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文化运动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研究新文化运动有着“返本以开新”的特殊意义,主要原因在于

A“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

B.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

C.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

D.“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对此正确的理解应是新文化运动

A促进了思想与个人的解放

B.对民众的影响较小

C.民主与科学内容缺乏新意

D.阵营内部存在分歧

 

查看答案

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以下各项中,出现“在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是

A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B.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

C.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查看答案

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

B.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

C.“跪着”变法的策略

D.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