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0年李立三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中强调:“夺取一省与...

1930年李立三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李立三路线产生的根源是

A.受共产国际的影响

B.对苏俄模式的迷信

C.缺乏对中国国情的了解

D.基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地位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对革命道路的争论。从材料可以看出,李立三认为“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反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一思想路线产生的根源是缺乏对中国国情的了解,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7年9月20日,在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场上,毛泽东在官兵面前发表讲话:“秋收暴动我们是打了败仗,但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现在不去打浏阳、长沙,是为了不吃更大的亏,要换一个打法。”为此,他

A.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B.领导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

C.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

D.主张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

 

查看答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五四运动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D.爱国学生团体纷纷建立

 

查看答案

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认为“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项价值。”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

A.得到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

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查看答案

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下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中,不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B.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查看答案

丁健在《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共赢性》中说:“民元孙中山让位,既不是革命党人的完全失败,也不是袁世凯的大获全胜,又不是帝国主义、立宪派的无利可图,而是一个共赢的结果。”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利在政局稳定,实现民主共和

B.袁世凯败在北洋军阀割据,未掌握实权

C.革命党人胜在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

D.立宪派利在袁世凯复辟,实行君主立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