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日: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

“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日: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材料体现了朱熹

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

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

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没有涉及到通过实验途径,且格物致知也并非是寻求科学真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体现了其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故C项正确;朱熹思想中没有涉及到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两汉至宋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是

A博采众长,引领世界潮流

B.植根自然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

C.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

D.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

 

查看答案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六尺巷的故事被编译成歌曲搬上了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备受好评。“让他三尺又何妨”主要体现了

A孔子的“仁爱”思想

B.老子的“无为”思想

C.墨子的“尚贤”思想

D.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查看答案

《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术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A以民为本

B.关注民生

C.人性向善

D.关注现实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时期从政府到民间,往往都是重视蒙古、西藏和新疆问题,而对西南、东南沿海地的边疆问题比较忽略。除此之外,民国政府对国防的重视也历来不够,即使在受到俄、英侵略严重威胁的新疆,也没有给予应有的财力支援,民国建立后,尽管在法律上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但在实践中仍然较大程度地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并以武力作为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手段。在治边思想上继承了传统的羁縻怀柔,移民实边、镇抚兼施等观念,但也产生了国家主权的观念和现代边政思想。

——摘偏自方素梅《中华民国时期的边疆观念和治边思想》

材料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的两年时间里,完成了使“中国”从观念上国家向民族实体的扩展。如内蒙、西藏、新疆等情况所示,在1949年以前这些边疆民族的自发的政治能量取向,向非是向中国本部靠拢。中共以内蒙古的政治模式为先导,把区域自治应用于所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内蒙自治给中共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经验:容忍一个边疆民族在某种程度上的特殊化,其实可以促进它与中国内地同质化的重大进展。区域自治被写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22日发布的《共同纲领》,由此成为重大国策。

——摘编自刘晓原《边疆中国和194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政府的边疆观念和治边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采取的边疆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图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综合两幅地图,提炼一条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信息提炼简洁明确,史实调用准确无误,说明逻辑合理清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