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记述某城战役时写道:“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

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记述某城战役时写道:“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材料反映的战役

A属国共合作抗战,延缓了日军侵华步伐

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C.消极的抗战导致战役的失败

D.发生于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说明是国民党军队负责的正面战场,故AD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苦战”等信息可知,当时国民党抗战较为积极,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军队英勇抵抗日军和败退的战况,比较客观,“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从战争进程上表明是抗战初期的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故B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查看答案

一位国民党曾评价某件事件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在当时来说,象征着中国内部的团结,意味着国共两党新关系的开始。胜利与团结,正是双喜临门,不全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而且全世界人士亦寄予热烈的希望,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突然为之提高了许多。”该事件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

B.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谈

 

查看答案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这一历史事件是

A黄海海战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查看答案

近代史前期,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但最终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A西方列强船坚炮利

B.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C.战略战术失误

D.社会制度落后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偌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战后开放的商阜均以沿海为主内地为辅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