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

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

 

C 【解析】 试题分析:对“四为句”的理解,不能脱离宋初的建国背景。赵宋统治者总结国家长期分裂的经验教训,为了重建社会秩序,确立了“以儒立国”的国策。在这种政策环境下,以张载等人为代表的北宋理学家的最大关怀,是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秩序奠定永恒的精神基础,而不是认识“自然界的规律”。总之,“四为句”涉及社会和民众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内容。我们可以把张载的“四为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因此ABD表述正确,C表述不正确,理学本质上服务于君主专制,故C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礼,《论语》记收孔子和学生宰予言论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子曰:“于女(汝)安乎”?曰:“安。”子曰:“予之不仁也。”这体现出孔子强调

A孝悌之义

B.仁者爱人

C.为政以德

D.等级秩序

 

查看答案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提出了各种治国主张,下列观点属于儒家政治理想的是

A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为勇者尽之于军

C.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D.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基督徒须知,人若看见弟兄困苦,不予援助,反用他的钱购买赎罪票,他所得的,并不是教皇的赦免,而是上帝的忿怒。基督徒须知,他们除非有很多的余款,就应该把钱留作家庭必需的开支,决不可浪费在购赎罪票上。基督徒须知,他们购买赎罪票,乃是出于自择,而不是出于命令。基督徒须知,教皇颁发赎罪票,渴望(因他更需要他们为他的虔诚祈祷,甚于他们所带来的金钱。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教皇和他的下属可能都是坏人,不是真基督徒,没有蒙上帝的教训,也没有真知灼识。反之,一个普通人可能有真知灼识,我们为什么不跟从他呢?教不是错误了许多次吗?假如我们相信那有圣经为根据的人不甚于相信教皇,那么当教皇错误的时候,谁能帮助基督教界呢?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的公开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背景和直接目的。

(2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该主张对近代欧洲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

材料二

1937年到1945年,毛泽东和其领导的军队开始和一个新敌人——日本作战。在1937年至1945年的杭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和他的指挥员练就了“人民战争”的艺术。毛泽东将此经验用16个汉字加以概括:“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红军既成了军事组织,也成了政治机构。自从盘古开天地,中国军队一直是牺牲农民利益,毛泽东的部队则是用为最大多数人民事业而战的口号赢得大众。一反抢掠、奸淫、破坏的常见军队恶习,共产党人的战士得到的命令是公平买卖,尊重妇女和修补战争损失。这种理念和很大程度上的实际做法,使这支军队得以赢得公众支持,而且用毛泽东最著名的比喻,能够做到和老百姓如鱼得水地相处。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领导抗战胜利的经验。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良派一争取到接近皇帝的机会,马上就把自己的政治纲领抛到一边去了……屈服于顽固派的压力,害怕“愚民”起来造成大乱,这是康有为政治上发生倒退的根本原因……(与康有为个人的遭遇也有密切关系。

——刘大年《戊戌变法的评价问题》

材料二

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但当妙选通才,以备顾问,若各省贡士聊广见闻,而通下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卷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把自已的政治纲领抛到一边去”的主要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抛弃”自己的政治纲领的主要表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