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

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2000千关两增长到了近5000千关两。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传统经济模式的进一步解体

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中“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显示的信息说明当时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与当时民族工业产生有很大关系,故A项正确。B材料中没有体现;C是19世纪末期;D是甲午战争之后。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民族工业发展•表现和原因 【名师点睛】 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一要掌握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一条主线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曲折发展轨迹: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曲折发展——萎缩。注意分析每一阶段的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两个重点:一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是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二要掌握重点概念,如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三要注意洋务派的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是不一致的。四要注意活学巧记:如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一个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二种压迫:一是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外国资本主义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华特权,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受封建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三个不足: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

A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

B.标志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

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

D.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查看答案

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C.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查看答案

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6上下,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已达115之多。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

B.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

C.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

D.新航路推动全球贸易时代来临

 

查看答案

清初,江西、江苏、福建等省,“佃田者不输租”已经“积以成习”,地主在出租土地时,往往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租约期满再行返还。这从侧面说明

A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佃农风险意识增强

C.江南小农经济衰退

D.清初土地兼并严重

 

查看答案

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据此可以推知

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C.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