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有关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景德镇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B.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景德镇历史悠久

D.景德镇窑器工艺技术不断发展

 

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可以看出雇佣关系在手工业中普遍产生,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只是手工业领域的变化,不能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工艺技术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名师点睛】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指明清时期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的现象。明朝中后期出现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中,机户与机工之间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机户就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雇佣工人,两者之间已无人身依附关系。对于此类试题,主要看是否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并且是一个行业比较普遍地出现,从而确定是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蚕

B.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

C.《诗经·卫风·氓》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商周时期的蚕桑生产和纺织手工业已相当发达。”

 

查看答案

清朝嘉庆皇帝曾谕告军机大臣等:“浙江各府属山势深峻处所,多有外来游民……翻掘根株,种植苞芦,以致山石松浮,一遇山水陡发,……大为农人之害。其游民……成群结伴,散出各山,……往来无定,难保日久不滋生事端。”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失业贫民成为社会动荡因素

B.引种美洲作物客观导致生态恶化

C.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

D.农业技术突破推动大量荒地开垦

 

查看答案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A田制破坏

B.地兼并

C.税沉

D.重农抑商

 

查看答案

西周时“一人跖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变为私

B.铁器牛的推广

C.家走向统

D.封建制度的确立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官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公共机关。……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而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新民本思想形成于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并带来国破家亡的明清之交它是中国旧知识分子探讨中国君主政治制度改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同时中国大地已经萌生一些新的社会经济因素与此适应黄宗羲提出的与当时社会经济中出现的封建异动因素相适应的政治观点是令人瞩目的时代精神的一种反映客观上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与生活愿望。

——摘编自谢贵安《<明夷待访录>“新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新民本”思想出现的时代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