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6年,德国发动了“使法国把血流尽”的凡尔登战役。这次战役是大战中 A.第一...

1916年,德国发动了“使法国把血流尽”的凡尔登战役。这次战役是大战中

A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B.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C.规模最大的战役

D.最大的一次海战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凡尔登战役。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法国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凡尔登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而非第一次大规模战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凡尔登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而非规模最大的战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凡尔登战役是陆战而非海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登战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人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

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

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的最主要原因是

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存在

B.有的巴尔干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地进行扩张

D.欧洲列强纷纷插手巴尔干扩张势力

 

查看答案

观察下列《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漫画。作者表达的是英国意欲

 

A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

B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

C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

D同欧洲列强结成联盟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德国外交国务大臣皮洛夫曾说过:“……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此话从实质上说明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目的是

A法德矛盾是当时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B.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巴尔干半岛而结盟

C.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商品市场而互相勾结

D.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争斗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在民主政治的道路上步履蹒跚,始终存在着进步与反动的较量。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和政治力量为创建真正意义的民主政权和争取最广泛的民权不懈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材料一

孙中山到南京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沿途民众“排列香案恭迎”,不少人认为孙文博士就是新皇上。连追随孙中山进南京的革命者应夔成也对老百姓说:“你们知道吗?总统就是皇帝,我这个总务司长就是内务总管了。”

——《吴铁城回忆录》

材料二

考共和国之原则,全国人民,俱有与闻政事之权利,惟国中事业至繁,不能人尽与政,故必选举议员,以组织国会,选举总统,以组织政府。议员与总统,既由国民选举,委托以全国之政权。

——《共和国教科书》(商务印书馆,1912版)

(1)根据材料二归纳“共和”的含义,试分析当时发行教科书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

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2)依据材料三分析《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分别列为1937年和1949年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