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一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

明朝一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这揭示出宋朝

A.强干弱枝实现王朝鼎盛

B.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

C.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

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

 

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与材料“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不符,故排除;“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指的是强大中央,弱化地方,这是立国之根本,故B项正确;地方割据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项说法太绝对,故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名师点睛】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1)中央官制: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掌行政)和枢密院(掌管军政,只有调兵权,统兵权归三衙);三司(掌管财政) (2)选官制度:实行科举制度,国策是重文轻武,使文人阶层壮大,也使选官过冗过滥。实行恩荫制度,后来王安石变法时有所改变。 (3)谏议制度:出现独立谏官机构——谏院。 (4)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中央集权体制

B.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

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

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

 

查看答案

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雅典人有这样的观念:一方面,公民个人参与政治的权利非常充分;另一方面,个人的权利必须建立在对共同利益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之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第一卷里就解释过,城邦是天然的存在,而个人是从属于城邦的。城邦有如整体,个人有如部分,部分脱离了整体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如果某一个人威胁到甚至伤害到共同体的利益,那么,这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就不复存在了,个人的利益是从属于共同体利益的。

——上海书评《黄洋谈雅典民主与西方民主传统》

材料二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公开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的规定。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法规,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形成了适应帝国时期境内各族人民社会要求的万民法体系,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在帝国时期,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解了大量商业纠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后来,罗马法又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摘自朱汉国主编《历史》人民出版社

1材料一反映了古雅典公民怎样的思想观念?结合所学,指出它在雅典民主政治中的体现。10分

2结合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历程,分析说明材料二中罗马法的思想内容能够影响久远的原因。10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隋唐的相权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回答,废丞相后,明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是怎样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代欧洲曾出现“罗马法复兴”现象,在意大利兴起“评论法学派”,注重罗马法与现实社会的关系,17世纪,在荷兰则以格老秀斯为代表的“理性法学派”主张从人类理性出发研究罗马法;19世纪,在德国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法学派”则主张在民族法学中复兴罗马法传统。这一现象说明罗马法

A.基本内容仍有其生命力

B.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

C.某些原则仍具借鉴意义

D.成为史学研究理论指导

 

查看答案

在罗马法规定的财产转移方式中,要求当事人主要是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

A.保护私有财产

B.最早的成文法

C.注重形式规则

D.保护贵族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