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二

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1858——1927年),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2)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为什么会使同僚震惊?

(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在宣传其思想时采取的手段“高明”在何处?

(4)分析导致两者采取这种宣传手段的相同原因。

 

(1)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大力宣传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有力地冲击了传统儒学,动摇了士大夫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 (3)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减少了宣传新思想的阻力。 (4)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正统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缺乏系统的成熟理论做指导。 【解析】本题是对欧洲文艺复兴和中国戊戌变法相关内容的考查,第(1)小问考查的是文艺复兴的实质,第(2)小问考查的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借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目的是减少变法的阻力;第(3)小问的解答借助材料信息提示即可归纳,即都利用传统文化为手段宣传新思想;第(4)小问可从经济、阶级、思想等角度说明。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大力宣传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有力地冲击了传统儒学,动摇了士大夫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归纳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在宣传其思想时采取的“高明”手段是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减少了宣传新思想的阻力。 (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归纳分析能力。可从经济、阶级、思想等角度说明两者采取这种宣传手段的相同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正统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缺乏系统的成熟理论做指导。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戊戌变法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查看答案

下图是18世纪法国等级制度示意图。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冲击该制度的主张有

 

①三权分立学说②社会契约学说③人民主权学说④主张法律上的平等和事实上的经济平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查看答案

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书店的一份售书广告,其中最有可能在世界性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践活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