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魏源的《海国图志》对英国政体作了详细介绍,其意图不是 A.希望中国进行政治改革 ...

魏源的《海国图志》对英国政体作了详细介绍,其意图不是

A.希望中国进行政治改革

B.反思中国战败教训

C.探究英国获胜原因

D.让国人了解英国国情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源的《海国图志》突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来抵抗外国侵略。林则徐与魏源学习西方处于器物(或物质)层次,还没有发展到制度层次。最早希望中国进行政治改革,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是早期维新派。因此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魏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今年是甲午战败121周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我们有必要理性地反思这两次中日战争,以避免新的历史悲剧出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10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科

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材料三

见下表

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国力

军力

工业总产值亿美元

生铁产量万吨

钢产量万吨

石油产量万吨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

总兵力

有训练的后备兵源万人

军舰

军舰总位万吨

飞机

136

959

556

002

10%

2029

50

66

59

600作战305

60

2397

635

393

80%

60余

4097

200

771

2625

——据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

材料四

为了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1945年2月召开的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联合国有6个主要机构,最重要的是安全理事会。安理会由中、法、苏、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组成。任何实质性问题,均须经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即五大国拥有否决权。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而且还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出兵中国的目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主要结果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劣势。分析在此等劣势下,中国仍然取得了战争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教材标题即“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材料二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材料三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1)指出材料二中反映的选官制度。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析中国古代选官方式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度兴起的时间,分析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明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制”是指哪一制度,并根据其运作程序概括这一制度的作用。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阁臣、清朝军机大臣的相似之处,指出他们的职权有何差异。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分析这种趋势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

 

查看答案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领土之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国民政府发表这番谈话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查看答案

“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李宗仁先生的这一段话应该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有感而发

A北伐战争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淮海战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