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解放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把世俗的封建国家制度神圣化,它是当时惟一的意识形态,天主教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每一个毛孔,钳制着人们的一切活动。
【材料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台词:“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四】“……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五】“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1)材料三、四、五反映了西欧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能够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有何共同影响?
(3)根据上面五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李贽《藏书》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主张的目的何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文中 最确切的内容应当是
A.智者运动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观点,下列思想家的观点与孔子最为接近的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康德
D.卢梭
“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下列表述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肯定人的价值,崇尚理性与科学
B.对天主教会进行猛烈地抨击,主张无神论
C.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一整套政治构想
D.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张发展个性
19世纪初,哥尼斯堡(德国)的新人结婚时常到某位哲学家的雕像前献鲜花,该哲学家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则他的主要观点是
A.自由平等
B.社会契约论
C.三权分立
D.人非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