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以降,江南市镇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工商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以降,江南市镇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工商业蓬勃发展。多层次市场的形成,市场经济的活跃,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与社会更加繁荣。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为奢华的城市。苏州的奢侈风尚,逐渐弥漫于邻近府县、各市镇。康熙《淞南志》说,自明朝以来“人有恒产,多奢少俭”清以后,“饮食服饰竞以奢靡相尚”如徽州盐商“入则击钟,出则连骑,暇则招客高会,侍越女,拥吴姬,四坐尽欢,夜以继日,世所谓纷华盛丽非不足也。至其子弟,靡不斗鸡走狗,五雉六枭,捐佩外家。”

——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材料二  奢侈消费在当时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已经形成一股相当盛行的风气了。15世纪中期,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颁布了“禁奢条例”,企图限制人们的过度的消费,特别是在女性的服饰和宴会的用度方面。但是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每当上流社会大摆筵席或是举办各种社交活动时,宾客们的穿戴总是争芳斗艳,琳琅满目。

——摘自范广寅《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奢侈消费》

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对比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地区和十五世纪欧洲的社会消费观并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观点:明清时期的中国江南地区和十五世纪时期的欧洲在社会消费观上都崇尚奢侈的消费(奢侈之风突破了社会等级限制或逾越社会限制)。 原因: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统治集团生活腐朽;市民阶级的产生;消费观念的变化。 欧洲:发达的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较早产生;人文主义思潮对天主教会禁欲观的冲击;人们追求虚荣和展示经济实力的消费心理。 总之,中国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和十五世纪时期欧洲的社会消费观都助长了社会奢侈不良风气的形成发展。畸形消费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加速了统治阶级的腐化堕落,对社会财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所以,我们应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只要言之成理,立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共同特点,据材料一中“(暴富之家)……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吴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据材料二“奢侈消费在当时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已经形成一股相当盛行的风气了”、“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硕布了禁奢条例”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背景,①明朝中后期:据材料一中“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伦教荡然,纲常已矣”可知统治集团生活腐朽,“吴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市易之利”可知市民阶级的产生,“陆楫反对财节则民可与富的禁奢主张”可知消费观念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②欧洲:据材料二出处“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奢侈消费”可知人文主义思潮的冲击,“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可知人们追求虚荣,“十字军东征更为意大利开启了新的财路,为欧洲带来了一股东方的奢华风”可知十字军东征和古代东方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第一小问共同不利影响,据材料一中“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伦教荡然,纲常已矣”可知加速了统治集团生活腐朽,据材料二中“企图限制人们的过度的消费,特别是在女性的服饰和宴会的用度方面”可知助长了社会奢侈不良风气,造成了浪费,结合所学可知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第二小问消费观,根据第一小问“不利影响”的提示,结合所学,从有利方面回答即可。 考点:中西方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地区和十五世纪欧洲的社会消费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无疑将变成一个帝国,但并不是历史上罗马帝国、中华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那种单纯幅员扩张所形成的帝国,也不是英法等欧洲国家那种建立在直接控制基础上的殖民帝国,而是一种新型的帝国。它以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贸易能力为基础,要求其商品和影响力能够自由进入世界各地,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海外领土的直接控制以便节约政治和财政成本。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正是无孔不入的资本的逻辑。不论是否有意,美国的海军扩建一开始就不是针对英国海上霸权的,甚至可以说美国从未认真考虑过和英国进行一场海上较量。一些国会议员虽然叫嚷“美国舰队应该主宰大西洋西部和太平洋东部”,但在实际部署上,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方向完全处于防御态势,其战略构想以默认英国皇家海军对大西洋的控制为前提。这一点是与德国1897年以后海军扩建最大的区别,后者的矛头恰恰明确指向英国。

——摘编自徐弃郁《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

材料二  边疆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边疆。近代民族国家诞生后的边疆主要指领土边疆。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等西方大国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出发,确定战略控制范围,首先提出了利益边疆的概念,纷纷建立利益边疆。

类型

内涵

特征

内容

领土边疆

主权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的边缘部分。

空间的地表性,边界的确定性,管辖权的排他性。

陆疆

海疆

空疆

地底疆

利益边疆

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范围所及空间。

空间的利益性、边界的模糊性,权利的交错性。

经济边疆

文化边疆

信息边疆

太空边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崛起方式不同于传统大国的地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结合背景、实质评析当今利益边疆观。

 

查看答案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这段话谈到的美国和中国的经济改革

农业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进行生产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引导国家走向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是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型经济状态

A
B

C

D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的王明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王明的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A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B国民经济发展的较大波动

C“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人数增多

D国家经济发展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查看答案

图4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

 

A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持续增长

B农民起义促使清政府放弃传统的财税模式

C税收结构的变化是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的结果

D税收结构的变化是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