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世界历史》

材料二:

第四条  临时大总统得参议院之同意,有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之权。

第五条  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兼任免文武官员,但制定官制官规,及任命国务员及外交专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十八条  行政各部设部长一人为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办理各部事务。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2年1月2日修正

材料三:

第三十四条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条  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

注:《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民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后被《临时约法》取代)

材料四: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建立初期,它(《临时约法》)首开了因人立法之风。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封建人治主义色彩。因为法随人变,就造成了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

——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议会在政治地位和权力分配方面发生怎样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2)比较材料二三中两则文献内容的差异。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变化:议会由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到执掌立法大权;议会由贵族阶层垄断,到资产阶 级参与分享,再到普通民众获得权利。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君主立宪制确立并完善;工人运动的推动。 (2)差异:约法取消了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的权力;约法规定总理也为国务员;约法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或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 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具有进步作用;宣告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具有封建人治主义色彩,首开因人立法之风。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可以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的地位和作用,从材料“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可以看出当时各阶层的地位,根据材料可知1832年后更多的阶层获得了选举权;第二小问,结合时间,多角度展开分析,从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人运动等加以概括。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图表信息,直接对比概括可知。第二小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注意从性质.作用及影响三个角度,结合相关史实回答。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改革;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临时约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人华民交涉词讼一款:凡英商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处投票,候管事官先行查察谁是谁非,勉力劝息,使不成讼。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诉,一例劝息,免致小事酿成大案。其英商欲行投票大宪,均应由管事官投递,禀内倘有不合之语,管事官即驳斥另换,不为代递。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公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免滋讼端。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均应照前在江南原定善后条款办理。

——《五口通商章程》(一八四三年)

(1)据材料一,概述罗马的司法变动及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两则材料中司法变动的影响。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指出:“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看是如此。”这段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

A美苏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B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C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D世界格局已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查看答案

“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的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 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材料表明美国的“欧洲复兴计划”

A以复兴西欧经济为最终目标

B在经济援助计划之外进行军事渗透

C具有鲜明意识形态色彩

D在两极格局中争取占据优势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盖迪斯认为,斯大林“从未放弃过关于‘世界革命’的最终理念”。……其结果则是促使战后国际关系向着“冷战”方向进发。据此可知,盖迪斯的观点是

A“冷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B“冷战”的发生带有偶然性

C“冷战”的发生责任在苏联

D“冷战”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查看答案

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果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

A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

B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C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D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