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它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请你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说明“修昔底德陷阱”是否可以避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例证一:我认为“修昔底德陷阱”可以避免。虽然“修昔底德陷阱”曾被世界近现代史反复验证,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世界历史上相继发生了英西海战、英荷战争、英法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深刻的历史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大国之间的核均势等因素使得当今世界更加包容,多元价值观念并存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互补性和依赖性,美、俄、欧盟、日本、中国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也对争霸战争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各种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多边外交机制的发展,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解决方案。如欧盟作为当今最大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不仅促进了成员国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也为大国间建立合作互信关系提供了借鉴。我们相信只要大国间增强政治互信,加强合作,完善协商与危机管控机制,就能形成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例证二:我认为“修昔底德陷阱”难以完全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曾被世界近现代史反复验证,近代以来,英国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而成为海上殖民帝国,德国不满于老牌帝国的殖民霸权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30多年的冷战,这些都说明国家利益的冲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影响使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难以停止。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等因素也会减小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但大国强权政治、宗教冲突、领土争端、恐怖主义等因素导致局部战争不断,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危机和巴以冲突的背后都隐含着大国博弈的痕迹。因此,一旦某个大国为了争夺或维护世界霸权,很可能会成为战争的挑起者,“修昔底德陷阱”也就难以完全避免。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修昔底德陷阱”的认识与理解知识点,兼顾考查学生史学理论及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 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从而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本题属于观点评述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对材料中的观点表明态度,此部分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不唯一,即肯定(同意)还是否定(不同意),诸如,我认为“修昔底德陷阱”可以避免。或者,我认为“修昔底德陷阱”难以完全避免等均可;第二,要结合相关史实对所持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史实可以围绕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展开;第三,要有总结性的、点评性的结论,以升华所持观点。 附评分标准:   论 证 一等 (10-12分) ① 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② 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 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5-9分) ① 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 ② 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评论角度单一。 ③ 逻辑清晰,表述清楚 三等 (0-4分) ① 观点不明确,偏离主题 ②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评论角度不准确。 ③ 缺少论证,逻辑关系不清。 ④ 特别说明:如答“不能避免”但史实列举正确,最高只能得4分。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修昔底德·“修昔底德陷阱”;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历史研究和认识的方法·“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概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概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争霸·概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当今政治格局·概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概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摘自马克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独立宣言》已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于是,美国人民就在革命期间和革命之后,通过了旨在使这一宣言不仅在纸面上而且在生活中得到实现的种种法律……然而,美国革命在当时却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美国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它作为没有以往数千年的负担和沉淀的一块新的土地而受人羡慕。”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分析,为什么说美国革命“在当时却具有深远的影响”?

(3)有人指出,近代西方发生的三次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使西方能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试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查看答案

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查看答案

蒋介石曾在嘉奖前线的密电中说:“……李长官、李副长官并转所属各总司令、各军团长、各军、师长:……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胜利足为表征。”与蒋介石嘉奖电文相关的战役是(      

 

 

查看答案

有人批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至今对美国仍有负面影响。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负面影响”的是(      

A.整顿金融                              B.以工代赈

C.贸易保护                              D.调整工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