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权力是政治的中心内容。权力制约与权力监督相伴相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权力是政治的中心内容。权力制约与权力监督相伴相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承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忽必烈曾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材料二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权力监督采取过的举措。分析这些举措不能保持持久威慑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怎样实现了“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解决了当时美国哪些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

 

(1)形式:舆论监督:制度监督(4分)。 原因: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受制于皇权(或为专制主义服务,或专制主义的障碍)(2分)。 (2)怎样:将国家主权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彼此分立,相互制约(三权分立)(2分)。 矛盾: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矛盾(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承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即可概括中国古代权力监督采取过的举措: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这些举措不能保持持久威慑力的原因:受制于皇权。 (2)据材料二提到,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怎样实现了“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 三权分立。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这解决了当时美国哪些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权力监督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三权分立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权力监督为专制主义服务,属于封建制度的构成部分;美国三权分立,国会是国家立法机关,由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总统享有发布行政命令的权力;联邦法院法官实行终身制,法院审理案件时,不受总统和国会的干涉。分权原则不仅表现在联邦政府立法行政司法三机关的权力分立上,而且表现在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分配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卫科兹写道:“我们己经看到,早在1987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到1989年,这一现象己是遍地开花了。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

A.政治民主化的推行             B.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社会主义观念的扭曲

 

查看答案

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不能随意赦免遭议会谴责而定罪的人。此举(   )

A.推动了司法权的独立             B促进了内阁制的形成

C.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             D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

 

查看答案

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这反映出美苏(   )

A.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             B.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

C.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            D.军事克制是双方冷战的主题

 

查看答案

在谈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时,别尔加耶夫说:“在俄国,要求法制的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的革命是一种空想,它不符合俄罗斯的传统以及在俄国占统治地位的革命思想。在俄国,革命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自由主义运动与国家杜马和立宪党联系在一起。但是,它在人民群众中没有基础……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也恰恰是那种使人觉得像乌托邦的东西在俄罗斯则最现实。”下列各项表述中,最符合别尔加耶夫这种观点的是(   )

A.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在俄国拥有牢固的社会基础

B.社会主义是极权主义,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精神象征

C.社会主义革命符合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传统

D.社会主义是乌托邦式的幻想,没有牢固的社会基础

 

查看答案

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年改革法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从贵族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但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

B.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

C.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

D.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