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1450年前后德意志人古登堡等,用铅、锡、锑的合金铸成活字。从此,《圣经》不再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独有的工具。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杂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分析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巨大影响。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作用。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据图分析当时的艺术家们把牛顿描绘成神一样形象的目的。

(4)材料四中陈独秀强调“赛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5)结合以上材料指出科学进步与思想解放的关系。

 

(1)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提供条件。 (2)人文主义肯定“人”,促使人们摆脱神学的束缚去认识世界,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因为牛顿的发现,把神从无生命现象领域中驱逐出去,为人们打破宗教和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并以此宣扬人的高贵和理性,鼓励人们以理性和科学的精神认识自然和社会。 (3)科学改变人的世界观(物质世界的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 (4)反对愚昧,解放思想。 (5)思想解放促进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科学进步推动着思想的解放。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中“圣经》不再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独有的工具。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的信息从宗教改革的角度思考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二中“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信息归纳回答。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的信息归纳作答;第二小问目的从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信息归纳回答。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四中“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的角度归纳作答。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中“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的信息从“思想解放促进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科学进步推动着思想的解放”角度归纳作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古代科技的特点及其影响;近代自然科学成就 •经典力学•牛顿经典力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查看答案

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其中“百花齐放”的含义是

A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B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C鼓励各种戏剧流派的创新发展

D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查看答案

《十日谈》反映的主流思想是()

A.反教会思想            B.纵欲思想

C.古典文学思想          D人文主义

 

查看答案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教会制定的法律,非经政府批准,不应有丝毫权力。雅典和罗马之所以避免了一切宗教的争论,就是因为有这种预防办法。”这表明伏尔泰要求()

A.实行教会和国王共同管理国家         B.实行政权和宗教分立

C.反对君权神授                       D.限制天主教会的权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