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时期“初税亩”土地制度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594 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履亩而税”,实际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的所有权,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指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排除;“初税亩”不属于土地国有制度完善范畴,排除C;D项“完全消失”表述绝对化,错误。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     )

A.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查看答案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查看答案

这一部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立宪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这部宪法是(     )

A. 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 《德意志帝国宪法》      D. 法国1875年宪法

 

查看答案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屈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一书中,特别强调奥兰治(即荷兰)的威廉入侵英国的重要性。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汇合在一起来帮助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得决定性的转折点”。“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     )

A.王权结束                        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C.国王与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关系    D.责任内阁制形成

 

查看答案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B.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