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材料三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1945—198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其具体内容。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请说出你的理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解决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 (3)周恩来于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求同存异”方针。 (4)不矛盾。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方针具体灵活地贯彻了此原则。 【解析】 试题分析:(1)仔细阅读两则材料,抓住“印度”“和平共处”等关键词,不难发现“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具体内容是要求熟记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中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可知,它解决的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和平相处问题。 (3)由材料三中的“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可知这一方针是“求同存异”方针,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 (4)实际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苏联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对世界政治局势有清楚认识

B.没有认清该组织的新特点

C.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

D.低估了中俄在组织中的领导作用

 

查看答案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

C.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了台湾问题的解决

 

查看答案

中美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中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这主要是针对(  )

A.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D.日本迈向政治大国

 

查看答案

1972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

C.美国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

D.美中两国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可言

 

查看答案

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这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这句话最能说明(  )

A.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B.大多数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美国排斥中国政策的破产

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