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

——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三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作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伪说”“罢学风潮”“近因”各指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运动的态度有何不同?

(3)从孙中山的评论中反映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发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中肯?为什么?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伪说”指: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学说); “罢学风潮”指:五四运动; “近因”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材料一诬蔑、敌视学生运动; 材料二支持、赞扬学生运动为爱国运动。 (3)核心精神:爱国。不中肯。原因:因为五四运动之所以扩大到全国,是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加入斗争行列,推动了斗争的深入和发展;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4)同:都指出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并加以肯定。异: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毛泽东则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 【解析】 试题分析:(1)注意“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本问还需联想到新文化运动,概括所学知识,可知“伪说”指: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学说);“罢学风潮”指:五四运动;“近因”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政治问题)。 (2)从材料一中的“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可知当时北京政府对学生运动是敌视与诬蔑的;而材料二中“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等话语,显然说明孙中山是支持、赞扬学生运动的。 (3)从第(2)题分析中,很明显说明其核心精神是爱国,然而孙中山分析五四运动从北京发展到全国的原因是“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这是不中肯的,五四运动中的主要力量是无产阶级,是五四运动获得一定胜利的重要因素,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在运动中起到的作用。 (4)孙中山认为五四运动是爱国,这是对五四运动给予了肯定与支持,毛泽东同样也是如此,“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然而毛泽东却认识到了无产阶级的力量的重要性,“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辛亥革命深刻改变了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表 1911年

1 中国首部专门刑法典颁布。

2 台湾发起首次断发大会。

3 上海商界成立武装商团。

4 广州起义七十二烈士葬身黄花岗。

5 清廷成立皇族内阁。

6 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

7 宋教仁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国总会。

8 湖广当局下令查封酿成《大江报》文字狱案。

10 武昌新军引发第一枪辛亥革命爆发。

11 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总理内阁大臣。

12 孙中山归国经十七省代表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二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一些学者据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材料三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政治背景。

(2)你怎样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3)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试结合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说明材料三中毛泽东说“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具体表现。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近代产生的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的原因是中国人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与灾难性战争受到刺激两种情绪的碰撞的结果这个结果孕育了一个新的中国,产生了至今仍在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材料二  曾经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司长的英国人赫德认为对待中国有三种办法:一曰分割其领土二曰变更其皇统三曰扶植满洲政府是也……策之最易行者莫如扶植满洲朝廷。而漫然扶植之则亦不能绝后来之祸根故论中国最终之处分则瓜分之事实无所逃避而无奈瓜分政策又不可遽实行于今日。

材料三   有人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斯塔夫里阿诺斯分析的“原因”是否正确并阐明理由。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赫德所说的办法在英国的侵华过程中是如何实施的。对中英两国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另一个轨道”指的是什么?这次“扳道岔”有何进步作用?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查看答案

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说:“‘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由下列两个因素激发出来的:一方面是二十一条要求和山东决议所燃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知识分子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来对中国传统重新估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作者认为,五四运动是(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③民族意识觉醒下的斗争

④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双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近来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大为愤恨。而今若不极力争之则将一落千丈吾国之无日矣!”。该信件叙述的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五卅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