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这段话的最确切最完整含义是(  )

A.落后造成了挨打的悲剧

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

C.中国代表正义无可指责

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

 

D 【解析】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是英国的侵略造成中国挨打,而不是中国方面造成的,且材料所说的“悲剧”,不是指中国落后挨打,而是指正义的一方要挨打,故A项错误;材料“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而B项却说成“为了维护商业特权”,获得与维护是不同的,故B项错误;C项没有概括完整这段材料,故C项错误;“陈腐”“道义”“现代”“特权”离奇地组合在一起,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帝国的回忆》记载法国公使葛罗现在非常希望游览长城……7月11日早上7点钟这位公使在一群秘书和随员的簇拥下到达长城附近。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查看答案

如下图所示臣子对皇上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这样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是在(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鸦片战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当他们发现只有推行变革才能更好地尊重传统时他们就放弃旧的阵地接受变革去尊重新的传统;他们在推行变革时又以维护和尊重传统为己任。……以传统在外壳上的完整延续和内涵上的不断更新,英国形成了以温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政治文化特色,即“在冲突中达到融合”的渐进模式。

——姜守明《高中英国史教学与史学范式》

材料二   所谓阳光是指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黑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1787年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统因素的综合。总统为民选,为民主制之大胜,然而总统执行权之集中,则可使人想起历史上的酋王与君主;国会一分为二,参议院如贵族制,众议院则回归民主制;最高法院大法官干脆与民主制绝缘,由总统钦定,且终身任职,有如罗马元老制之孑遗。这是个民主、贵族、元老、君主四合一的制度,不今不古,只能称“复合共和制”。而在法国,“共和”则仅仅理解为君主制的对立面,以一根腿的“民主”踢翻四个脚的“共和”。议行合一,“金鸡独立”单一民主爆发为千钧霹雳之“闪电”,复合共和只能集束为冬日之一缕“阳光”。

——夏玉成《阳光与闪电:社会变革过程

中传统价值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近代政治文化发展呈现出的特点。试以近代英国政体的变革为例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说明美、法两国在变革的方式和内容上有何差异。

(3)综合材料一、二概述“阳光革命”和“闪电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

材料一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二   概括地说美国宪政发展与政治妥协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来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

——龙太江《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

材料三  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1)据材料一分析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特点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是如何实现“政治妥协”的。试以州权规定为例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

(3)政治妥协也曾被成功应用于外交领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材料二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材料三  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人教版教材

(1)根据材料一从两国政府首脑与议会、内阁的关系指出丘吉尔言论的依据。

(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政体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什么影响?

(3)以英、美、德为例分别指出三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