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影响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能力。A项错误,材料中列举的三个例子中人物的主张各不相同,所以排除A项。B项内容符合孙传芳的主张,东三省有人不一定是军阀,所以排除B项。D项内容对材料内容解读不正确,孙传芳标榜的“三爱”、东三省人主张的三权都与“三民主义”内容无关。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革命 【名师点睛】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有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领异。 (2)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3)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各地的反封建斗争。 (4)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最高水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查看答案

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据此,毛泽东旨在

A.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           B.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

C.突出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D.高度概括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

A.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              B.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推动了中国社会移风易俗

 

查看答案

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侮之道。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

 

查看答案

林则徐在鸦片战后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余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而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这表明他

A.认为维护统治依赖军事剿匪             B.强调提高军备即可打败外敌

C.未能找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D.传统夷狄观念没有丝毫改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