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逐渐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状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A项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的发展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A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合,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D项与史实不符合,材料中的所说的首辅权利来源于皇帝,皇帝信任首辅大臣专权只能说明是皇权的集权不断加强。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集权加强 【名师点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表现、特点、作用: 1、表现 ①明朝统治者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由皇帝控制。自秦朝以来在我国存在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和隋唐以来700多年的三省制度被废除,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皇权绝对专制的局面。 ②明朝时期逐渐形成了内阁制,内阁的地位虽然逐渐上升,权力越来越大,似最后的决策权仍然在皇手中。 ③清朝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行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2、特点 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继承了前朝的一些措施,又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 ②空前强化。皇权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加强。 ③体现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逐渐衰落的时代特征。 3、作用 ①积极作用: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德定,对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消极作用:在绝对君主专制下,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同时,绝对君主专制又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还导致了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的盛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查看答案

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查看答案

元代在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各行中书省

A.其以下的行政区划为州县二级制            B.官员定期觐见皇帝并向皇帝述职

C.采取省官相互监督形式进行监督            D.重大的军政要务必须呈报中书省

 

查看答案

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最能体现该主张的是

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B.由世家大族担任朝廷要职

C.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               D.抽调各地精兵去充实禁军

 

查看答案

西汉以前中国都城布局坐西朝东,东汉以后都城布局改为坐北朝南。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制度演进             B.主流思想变化

C.商品经济发展             D.气候条件改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