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建立的早而且比较完备。在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建立的早而且比较完备。在16世纪以前,英国社会普遍认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佳场所,父母是儿童的最佳照顾者,儿童问题是个人私事,儿童照顾主要是家庭责任和父母的义务”……然而伴随工业革命的到耒,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失业率增加,城乡差距加大,贫困人口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使传统的儿童救助工作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此时,儿童福利工作的重任转交到政府手中。……第一部涉及英国儿童权利保护立法为《大宪章》。而第一部专门针对儿童权益的法律则为1889年颁布的《儿童法案》,此后截止到2011年,英国共通过40余部与儿童相关的法律,构建了全面立体的法律体系。

——摘编自庞媛媛《英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嬗变及特征》

材料二   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有识之士引入了西方的儿童福利理念,并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实行对男女灾童的福利救助。同时把儿童的培养方向和城市发展相结合,积极培养商业、技术等城市建设急需的人才,确立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儿童培养方向。1927-1937年是上海发展最快的十年,社会转型加快,大量人口聚集,劳动方式也由手工生产向机器大工业转化。城市中激烈竞争和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人口的生育率下降,儿童的教养成为了当时社会关心的问题。上海市政府着手建立公立医院保障儿童健康,并动员民间力量协办,截止到1936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医院已经超过40家。其中公立和私立医院都有涉足妇幼保健领域的,在超过40家医院中,设有儿科和产科的医院超过30家。

——摘编自翟旭丹《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1927-1937年)》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及英国儿童福利政策各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两国制定儿童福利政策背景的相似之处。

 

(1)英国:建立早且比较完备;主体由家庭变为政府;制定走向法制化。(6分)中国:受西方影响;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政府和民间力量合作;直接救助和长远培养相结合。(6分,任答三点6分) (2)背景相似之处: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2分);政治:民主政治进步和政府重视(2分);思想: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考查的是近代中国及英国儿童福利政策的特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各有什么特点”要求,避免笼统地作答。关于英国,紧扣材料一信息“英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建立的早而且比较完备”、“儿童福利工作的重任转交到政府手中”、“此后截止到2011年,英国共通过40余部与儿童相关的法律”等,分析、认知,把握到以下方面:建立早且比较完备、主体由家庭变为政府、彰显法制化特征等。关于近代中国,紧扣材料二信息“有识之士引入了西方的儿童福利理念”、“同时把儿童的培养方向和城市发展相结合”、“上海市政府着手建立公立医院保障儿童健康,并动员民间力量协办”等,分析、认知,把握到以下方面:受西方影响、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政府和民间力量合作、直接救助和长远培养相结合等。 (2)本问考查的是近代中国及英国儿童福利政策的相同背景,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明确题干“相似之处”要求,避免笼统地回答出两国制定儿童福利政策的背景,只答出相似的背景即可。紧扣两则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注意分别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等方面,结合英国与中国相关史实展开分析和认知。大致把握到以下方面: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治上:民主政治进步以及政府重视;思想上: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等。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影响;福利政策·近代中国福利政策·概况;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状况及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古以来的政治发展史中,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这表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为唐朝政府与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受到特别限制,因为愈是远离被统治者的政府愈有可能滥用职权,耍阴谋诡计,陷入腐化堕落的地步。

——(美)詹姆斯·罗伯特

(1)根据材料一,唐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三省六部制度具有什么特点?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图2说明新生的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这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中国唐朝和美国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本质上相同吗?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人们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论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发展方向。但也有人以184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的33%,但之后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而1949年中国的GDP虽是世界的6%,却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并逐步走向大国这些史实来反对GDP决定论。据此,下列该现象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GDP的确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证实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B.决定GDP变化的经济性质才是真正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CGDP的国际地位变化趋势经常与该国国际地位变化趋势成反方向

DGDP只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故不能反映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查看答案

下表为欧美18--19世纪大事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历史条件已成熟

B.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发展阶段

C.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D.工业革命没有增加社会财富反而加剧阶级矛盾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使许多具有全球化经济特色的交易逃避了各国政府的控制,或者只受到最低限度的管理。国界对一些大公司的交易和许多支撑全球经济的金融活动越来越无关紧要。材料表明(    

A.经济活动由全球关系取代了国家间关系

B.国际金融贸易组织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C.政府态度越来越阻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全球化进程中民族国家的功能逐渐消失

 

查看答案

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材料认为(    

A.欧盟体现了统一性和多样性          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C.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                 D.欧盟以尊重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