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

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三   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

(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

 

(1)因素:欧洲从亚洲获取了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利益。途径: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活动(扩张、掠夺)。 (2)条件: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节约了土地和劳动力。 (3)现象: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经典力学等科技进步。 (4)史观:全球史观。特点:整体性或全面性。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考查的是欧洲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与掠夺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关于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分析,把握到欧洲从亚洲获取了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利益。关于第二小问,根据题干中“悲伤”暗示亚洲所遭受过的屈辱,把握到: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 (2)本问考查的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条件,旨在考查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从材料二“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分析,不难把握到答案,即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节约了土地和劳动力等。 (3)本问考查的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条件,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根据英国在工业革命前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科技发明等方面回答。把握到以下方面: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经典力学等科技进步等。 (4)本问考查的是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材料一是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联系阐述的;材料二是从英国在殖民地地区进行掠夺的角度进行回答的。因此,属于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进行的回答。关于第二小问,根据全球史观的“整体性”或者“全面性”的特点回答即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概况及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概况及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概况及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概况及影响;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史观·全球史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时代变迁,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夏日田园杂兴》

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四   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年,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4分);以及明清出现了新经济萌芽的依据。

(2)材料三表明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指出其实质。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析1912—1920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由表3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表3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查看答案

下表是英国工业化初期,劳动力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情况,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不列颠劳动力的分布(1801——1901)  单位:%

  

1801

1851

1901

1.农、林、渔

35.9

21.7

8.7

2.第二产业(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

29.7

42.9

46.3

3.第三产业

34.5

35.5

45.1

(资料迪恩、科尔:《英国的经济发展,1688—1957》,剑桥1964年版,第142页。)

A.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

B.第二产业始终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

C.劳动力转移速度完全受工业化程度影响

D.劳动力转移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查看答案

新格拉纳达是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到18世纪,其黄金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B.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C.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D.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查看答案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史实作为重要论据。该文章论证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