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

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挈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北洋政府此举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C.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       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料强调了1912年后北洋政府发展经济的举措。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北洋政府颁布经济法规,促进民族工业发展,顺应了近代化的潮流,B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实业救国”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与题目时间不符, C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推行的政策,D项错误。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初年的状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其人数由1854年的50人发展到1900年的20000人左右。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B.两次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外经济合作交流的频繁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查看答案

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                 D.农业是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以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成为价值观体系和物质活动的基点。……明清社会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却并未形成一个经济居社会生活主位的‘经济社会’,由此也就不能提供出一个可以推动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土壤环境。该材料主要论证的是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条件           B.明清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C.技术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D.经济社会的主要表现是经济繁荣

 

查看答案

下面是北宋时期赋税结构的变化图(单位:万贯)。据此可知,当时(    

A.农业生产水平低下                   B.政府实行重商抑农

C.政府降低农业赋税                   D.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