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6~17世纪的新旧世界的剪影(局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6~17世纪的新旧世界的剪影(局部)

材料三  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简表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

当代

贸易范围

共产主义国家被排除在世界贸易之外

国家间联系密切,参与普遍

发展速度

快速的技术变化和全球竞争带来了高速发展

基础设施

空运与海运成本下降

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

制度化

关贸总协定下从事贸易多边协议自由化的开端

世贸组织作为全球性组织而行动,确保共同规则在全世界采用,并加强了贸易自由化

(1)关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学界说法不一。第一种观点认为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第二种观点认为早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有了丝绸之路。若你支持第二种观点,应选择材料一中的哪些史料作为证据?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能够反映当时世界发展变化的多种趋势。请你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史实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并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1)史料A、B、D。 原因:三则史料在时间上与第二种观点一致,且文献和考古成果可以相互印证。(注:判断原理:具有时序感,懂得运用两重证据法) (2)评分说明: 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逐渐转到大西洋沿岸,世界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融汇等,并根据史实对变化的趋势进行充分恰当说明。 示例: 趋势:新航路开辟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说明:新航路开辟后,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逐渐产生了物种交流、疾病传播,其中,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同时,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3)趋势:世界贸易的全球化趋势日益突出。 原因:两极格局瓦解,参与世界贸易的国家日益普遍;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使发展速度大为提高;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推动世界贸易向规范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4分,任意两要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主要考查学生的时序意识和如何使用“二重证据法”的能力。很显然史料C发现于唐代陶罐内的东罗马金币在时间上晚于汉代,不能作为支撑“汉代之前就有丝绸之路”的证据。“二重证据法”是把传世文献与地下考古互为印证的历史研究方法。 (2)本题为开放性命题,回答的时候只需要针对一个方面进行回答即可,只要观点不偏,针对材料分析的正确,就能得到相应的分数。根据时间和表格可以判定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行说明即可。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世贸组织作为全球性组织而行动,确保共同规则在全世界采用,并加强了贸易自由化”得出其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快速的技术变化和全球竞争带来了高速发展”得出新科技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中“世贸组织作为全球性组织而行动,确保共同规则在全世界采用,并加强了贸易自由化”得出世贸组织成立的推动,再结合所学可知,两极格局的结束为世界贸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各国的农业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材料二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材料三  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见下图)。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的相互影响。

(2)概括指出材料三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查看答案

一个时代占主流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思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该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合乎自然的自由的制度就会树立起来。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总之,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

政府基本上只具有三个功能:

(1)保护社会免遭其它独立的社会之暴力和入侵的职能;

(2)尽可能地保护每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社会成员之不正义和压迫的职能;

(3)建立和维护特定的公共工程和特定的公共制度的职能。

——根据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整理

(1)指出材料一中汉武帝采取措施的主要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要思想,并结合必修一、二的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思想产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一位美国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马歇尔计划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协定》

 

查看答案

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的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项措施

A.减少指令性计划,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B.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增加农民收入

C.坚持计划管理前提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