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

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南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

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

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D 【解析】试题解析: 由于贫富差距加大、市场购买力下降导致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故A项错误;福利国家的建立对社会稳定起了积极的作用,可以成为此观点的证据,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可证明观点,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不能成为观点的依据,故D项正确。故该题正确答案为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说:“你们的战备,远非一种牺牲,而是提高个人消费和生活水平的刺激,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凯恩斯的言论意在证明(  

A.罗斯福新政推行社会福利政策模式

B.美国在战争中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C.罗斯福新政没有彻底缓解经济危机

D.罗斯福建立新经济体制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

 

查看答案

阅读“1956—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以1956年为基数)

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已经走向成熟

B.周恩、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了有效地调整和整顿

C.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曲折,但成就仍是主流

D.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

 

查看答案

有文章指出,1917年9月布尔什维克在市杜马选举中得票率在彼得格勒占33.5%,而在5月仅为20%;在莫斯科区议会的选举中布尔什维克所获得的选票从7月的11%上升到10月的51%。材料不能说明(   )

A.和平夺权仍有很大的可能性B.布尔什维克党已掌握苏维埃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岌岌可危D.十月革命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查看答案

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材料表明(   )

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迅速发展

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T业布局的调整

 

查看答案

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   )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南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