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

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C.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D.弘扬国粹以凝聚民族精神的理想

 

B 【解析】试题解析:材料中的“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的信息说明当时中国传统艺术遭受重大的打击,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时代要求。故本题选择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D.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查看答案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生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

A.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B.西学涌入致中西文化碰撞交融

C.近代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D.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了许多立宪团体,仅1906至1908年即多达50余个。与此同时, 立宪派还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杂志,曾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为声势较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政治影响。这种现象(   )

A.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促成了民主共和的思想潮流

C.推进了晚清“预备立宪”进程D.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查看答案

严复《法意》(今译《论法的精神》)卷一按语:“盖在中文,物有是非谓之理,国有禁令谓之法,而西文则通谓之法”。这一按语表明(   )

A.中国的“理”与西方的“法”相通

B.法治成为中国与西方的共识

C.西方的“法”与中国的“理”本质相同

D.“法”与“理”各异互不兼容

 

查看答案

19世纪,民族资本家祝大椿创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让一部之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祝大椿这样做的原因是(   )

A.壮大企业规模,吸引外国注资B.顺应世界潮流,采取股份经营

C.引进外国技术,实行产业更新D.抵制官府倾轧,依赖外国特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