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9年4月,身在欧洲的梁启超给北京外交委员会发了一个电报:“对德国事,闻将以...

1919年4月,身在欧洲的梁启超给北京外交委员会发了一个电报:“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梁启超对袁世凯北洋军阀政府的外交政策不满

B.梁启超与后来青年学生的态度一致

C.梁启超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还没有看清

D.梁启超已变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斗士

 

B 【解析】 试题解析: 从材料中梁启超对欧洲列强不合理的处理结果非常气愤,认为其是“加绳自缚”,表现了其强烈的爱国意识,这和五四运动时期青年生的态度是一致的,说明其看清了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实质。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   )

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

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

 

查看答案

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圜》中写道:“革命带来了问题,答案却是只能在继续革命中得到解决。……所谓的革命,无非是露借助革命的杠杆,撬起可以使民族翻身的巨石,当无论如何都撬不动的时候,不是换一个杠杆,而是接长这个杠杆,用更激进的革命,继续撬。”这表明作者认为中国近代前期(   )

A.革命目的极具坚定性B.革命手段极具优越性

C.革命过程极具跳跃性D.革命结果极具建设性

 

查看答案

“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天不怕来地不怕;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天子吓得发了懵。”歌谣反映的近代史实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查看答案

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

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

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

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

 

查看答案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