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妥协是一种历史智慧,我们对人类社会创造的这个智慧充满敬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妥协是一种历史智慧,我们对人类社会创造的这个智慧充满敬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议会中的妥协

时间

重大事件

1831年3月

议会改革方案仅以一票优势通过下院审议。

1831年4月~6月

格雷内阁提请国王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改革方案在辉格党占绝对优势的新议会下院顺利通过。

1831年10月

以土地贵族与国教神职人员为主的上院以41票多数否决方案。

1831年12月

下院再次通过议会改革方案,并提交上院。

1832年5月

上院企图以新议案否定改革方案,引发格雷内阁集体辞职。国王威廉四世被迫召回格雷内阁,并要求上院作出妥协。

1832年6月

议会改革方案终获上院表决通过。

(据《英国议会改革研究:从1789到183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特点,并指出这次改革的主要意义。

革命中的妥协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颁布:“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作为现代中国——中华民国宪制的一个重要构成,《清帝逊位诏书》不啻为一种“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高全喜《立宪时刻:论<清帝逊位诏书>

(2)据材料回答,为什么把《清帝逊位诏书》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采取这种方式实现政权转移有何价值?

外交中的妥协

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向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1)特点:以选举制度改革为核心;上院与下院(改革势力与保守势力)斗争激烈;斗争始终在代议制框架下按政治运作规则(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集体辞职等)进行;国王发挥了调解人的作用;体现了各种政治力量的妥协。(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主要意义: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适应了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2)原因:采用和平方式,实现了清帝退位;确立了立宪共和政体。价值:避免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 (3)共同愿望: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策略:求同存异。 (4)积极作用:有利于实现和平政治;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的重大问题;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政治文明的发展。(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的是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特点和意义,旨在考查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图表信息“议会改革方案在辉格党占绝对优势的新议会下院顺利通过”、“下院再次通过议会改革方案,并提交上院”、“议会改革方案终获上院表决通过”等,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以选举制度改革为核心、改革势力与保守势力斗争激烈;斗争始终在代议制框架下按政治运作规则进行、体现了各种政治力量的妥协等。关于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一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以下维度展开: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本问考查的是对“清帝退位”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原因及价值”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清帝逊位诏书》”、“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再结合英国“光荣革命”史实,分析、认知,重点注意从以下维度展开:采用和平方式,实现了清帝退位、确立了立宪共和政体。关于第二小问,比较简单,实际上考查的是带来的积极意义,围绕“避免了社会动荡,有利于政局稳定”等展开,言之有理即可。 (3)本问考查的是亚非万隆会议知识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问涉及到两个小问,具有一定难度。关于第一小问的“共同愿望”,紧扣材料三信息“《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等,结合所学知识,把握到以下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关于第二小问的“策略”,紧扣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求同存异”维度展开,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4)本问考查的是对政治妥协积极作用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从总体上把握三则材料信息,分别把握到议会中的妥协、革命中的妥协以及外交中的妥协的内涵。围绕以上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认知,具体把握到以下方面:有利于国家实现和平政治、有利于国家社会进步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的重大问题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进程·“光荣革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清帝退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亚非万隆会议 【名师点睛】重点把握到民主政治中的妥协。把握到以下几个方面:1.妥协是有原则的,不是投降也不是一味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2.是平等协商下的共同让步,是双方真实妥协意愿下的谋求共识。3.是对对方利益的尊重与保护,实现利益整合;4.有利于政治民主化转型的平稳进行,实现和平的政治;5.所体现的平等对话、民主协商的精神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1年不结盟运动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这一运动    

A. 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转化

 

查看答案

如果要给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从欧共体到欧盟

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

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得出结论最恰当的是    

A.“一国两制”最早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

B.“一国两制”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查看答案

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

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查看答案

1953年6月《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B.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