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一分话”。下表显示了某人于1918年...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一分话”。下表显示了某人于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某人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历史认识与历史研究的相关原则,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史学家傅斯年的观点是强调“论从史出”,史论不能超越史料而人为地拓宽、转变、拔高,图表仅仅是四川学者吴虞在成都和北京两地消费结构的对比变化,C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A项结论仅从图表信息无法得出,排除;B项结论仅从图表信息无法得出,排除;D项超越了史料,违背了傅斯年的观点,排除。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的变化·相关状况;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历史认识与历史研究·“论从史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各项中,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等地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而农田日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厂,必然之势也。”

C.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D.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查看答案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的漕运,是指中央政府在地方征收租税后,由水道运往京城,或供宫中消费,或充军需,或作仓储。漕运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古代水运比陆运更为发达          B.最高统治者的挥霍无度

C.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偏离          D.西粮东运,可顺长江而下

 

查看答案

“(唐末)今制度驰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依托强豪,以为私属。有田之家,坐食租税,贫富悬绝,乃至于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B.政府不抑制兼并

C.地主兼并农民土地     D.封建土地私有制

 

查看答案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A.“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