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一”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

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一”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下的国际关系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紧扣图示信息,联系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国坚持“一边倒”,倒向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中国与苏联是合作关系且均与美国是对抗的关系;到20世纪60、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在70年代的时候,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据此分析可知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不符合图示信息和题意,排除;C项不符合图示信息和题意,排除;D项不符合图示信息和题意,排除。故选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冷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下的国际关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相关状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于参与欧洲一体化,英国的态度前后变化很大。英国曾坚决拒绝卷入任何涉及转让国家主权的欧洲一体化行动。但当舒曼计划公布后,“令英国感到担心的是,戴高乐(法国总统)正在采取行动,企图把欧洲经济共同体发展成为欧洲政治经济联盟。”于是决定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六国就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进行谈判。这表明英国   

A.认识到自己是欧洲一体化的关键   

B.力求挽回被欧洲大陆国家抛弃的命运

C.不想失去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D.借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国际政治地位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体会寓意。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美苏争霸        B.苏联解体

C.德国统一       D.东欧剧变

 

查看答案

“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   

A.宣传反共反苏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实行军事援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当然,对于货币领袖这样的地位,任何国家都会觊觎。美元是否能够打破英镑盛极而衰的宿命,形成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长久主导权?美元如日中天,甚至出现“美元荒”时,有人说,美元可以基业长青;而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美元态势减弱时,有人说,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

----《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材料中说“美元可以基业长青”和“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这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经济结构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江南民间丝织业最兴盛时,南京、苏州和杭州的织机为5—5.5万张,盛泽等市镇和乡村约为1.5万张,再加上镇江、嘉兴和湖州,以及乌镇等市镇,总共为8万张,而官营织机大约为3500张。

——范金民、金文《江南丝绸史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江南丝织业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经济因素。

材料二  费尔南·布罗代尔曾说:“作为主导世界的帝国,英国开启了广阔的原材料资源和欧洲以外的新的市场。用卡尔·马克思的话说,‘资本主义生产纪元的黎明’与大英帝国的加强同时发生。帝国从冒险中获得的资本——棉花、烟草、奴隶——为岛国跳跃式的冲向工业发展的新边疆提供了必要的资本保障。”

材料三  1832年一家英国报纸用既满意又警觉的口吻宣称:“大不列颠的制作业体制,以及由之而来的大型市镇令人难以置信的迅速增长,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材料四 1952年—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3)据材料四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材料五         1955—2000年美国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5—1959

4.4

39

56.6

1965—1969

3

37.2

59.8

1980—1984

2.6

32.8

64.6

1999

1.6

24.7

73.7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编辑部等)

(4)材料五反映了20世纪50—90年代美国经济的什么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