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84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被称为“中国经济...

1984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被称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转折点”是指( 

A.正式确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B.正式决定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

C.改革重心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此拉开帷幕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84年中央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而在此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了,所以D错误,C正确;A应该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的,B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内容,故排除A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学者埃德温·J·丁格尔以亲身经历写下《中国革命记》一书,他对辛亥革命的看法是:“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这不仅是一个皇帝的逊位,而且是守旧而虚假的中国文明在生机勃勃的西方文明面前的毁灭。”他在此( 

A.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B.实质认为西方的文明战胜了中国的文明

C.指出英国政治体制左右了中国革命进程

D.用文明史观客观分析革命的结局和影响

 

查看答案

长期从事“明清之际白银流入中国”问题研究的美国学者艾维斯认为,1560到1600年日本白银的年输出平均在 33750 -- 48750公斤之间,大多数最后还是到了中国。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经过菲律宾流入中国的南美洲白银则达到57500一86250公斤。这( 

A.反映出明清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B.表明明清统治者未执行“海禁”政策

C.说明“重本抑末”政策有夸大嫌疑

D.证明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作者认为当时中国( 

A.急于改善中美关系

B.与美关系全面缓和

C.开始放弃“一边倒”方针

D.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查看答案

马克思评价某事件时说: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这次革命”指( 

A.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

 

查看答案

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