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摘编自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材料二 明代的婚姻礼俗主要参考《朱子家礼》,如:

拜堂:是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仪式,通常可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撒帐:拜堂后,新婚夫妇要向亲友抛洒“一把栗子一把枣”,谐取“早立子”“多立子”的口彩。

庙见:婚后第三天男家主人带新娘去拜祠堂,这样媳妇才能成为丈夫宗族中的一员。

——摘编自陈洁梅《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的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

(1)据材料一,指出宗教改革前后欧洲在婚姻方面的主要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传统婚俗的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6世纪中西方婚姻观念与礼俗差异的原因。

 

(1)变化:由盛行禁欲主义走向婚姻自由;婚姻裁判权由教会向世俗政府转移。 (2)特点:婚礼仪式要拜天地和父母;祈盼多子多福(或注重传宗接代);女方在婚姻中处于从属地位(或“夫为妻纲”)。 (3)原因:经济上,明代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政治上,明代宗法观念盛行;西方世俗政权摆脱神权控制。思想上,明代主流思想深受理学与礼教的束缚;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由材料“……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推行禁欲主义……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可知,宗教改革前后欧洲在婚姻方面的主要变化是由盛行禁欲主义走向婚姻自由;婚姻裁判权由教会向世俗政府转移。 (2)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由材料“……拜堂……撒帐……庙见……”可知,传统婚俗的特点是婚礼仪式要拜天地和父母;祈盼多子多福(或注重传宗接代);女方在婚姻中处于从属地位(或“夫为妻纲”)。 (3)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本题须从当时社会背景角度入手,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如经济上,明代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政治上,明代宗法观念盛行;西方世俗政权摆脱神权控制。思想上,明代主流思想深受理学与礼教的束缚;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对婚姻礼俗的影响及与同时期中国婚姻礼俗的比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宗熙宁元年……执政以河朔早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串。……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宋史》

材料二 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卖入官者,许至务中投卖,勾行、牙人与客人平其价。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除请,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送纳价钱,若半年纳即出息一分,一年纳即出息二分。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秉政……后人但言其……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士心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日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

——《日知录·宋世风俗》

(1)材料一中王安石对于“国用不足”的分析是否准确,“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在当时能否实现?

(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什么措施?该措施主要是针对什么现象实施的?效果如何?

(3)材料三对于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你是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虚名,其政策措施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岂不怪哉?

——华盛顿1786年写给友人的信

材料三 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约瑟夫·亚宁: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 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 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德国在统一前后, 广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 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独立后的美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是什么?为此,美国的政治领袖们提出了什么主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德国学生像“奴仆”,美国学生是“太阳”,反映了各自政治制度的特征是什么?从政治因素上分析两国的教育显著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藩镇将领)而无叛州。……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夕之矣……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封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顾炎武《郡县论》

(1)材料一中“周青臣”与“淳于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据材料一概括他们各自的理由。

(2)材料二从哪些视角分析了郡县制取代“封建”制的进步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封建之失”“郡县之失”的主要表现。对此,顾炎武在材料三中提出了怎样的改良策略,其实质是什么?

 

查看答案

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王的态度

C.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D.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查看答案

汤因比曾评价说:“顺利地在旧瓶里装新酒,还不至于引起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B.法国共和制战胜君主制

C.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