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欧洲各国谋求欧洲一体化,取得非常明显的进展,欧洲国家联合的特点不包括 A.以经济...

欧洲各国谋求欧洲一体化,取得非常明显的进展,欧洲国家联合的特点不包括

A.以经济联合为动力

B.由欧洲大陆国家起带头作用

C.以北约组织为基础

D.为发展经济、抗衡美苏而发起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各国为发展经济、抗衡美苏而发起,由单一的经济共同体向经济政治共同体迈进,故A B D三项表述正确。北约是美国组织的包括大西洋北部两岸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虽然西欧国家大部分参加了,但与欧洲一体化即欧共体的成立无关,故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西欧的联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 (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假使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严守联合国的原则,那么,他们推行这些原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没有人会来冒犯它们。”以上一段话是丘吉尔的一段演说词。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B.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C.两大阵营应该和平相处

D.欧洲联合起来,应对苏联威胁和美国控制

 

查看答案

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政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推行民主改革

B.扶植日本,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C.加紧孤立、封锁和威胁社会主义国家

D.“冷战”局面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不结盟”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尼赫鲁将一年前中国总理周恩来为处理中印两国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在1954年提出

B.不结盟运动主张国与国之间不要结盟

C.中、印都参加了不结盟运动,同是缔约国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不结盟运动有间接影响

 

查看答案

“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这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A.符合传统文化内涵

B.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

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前三届人大代表构成表

届数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代表总数

1226

1226

3040

中共党员

668(占54.5%)

708(占57.7%)

1667(占54.8%)

民主党派

274(占22.3%)

284(占23.2%)

565(占18.6%)

无党派

284(占23.2%)

234(占19.1%)

808(占26.6%)

关于上面表格中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B.民主党派是执政党

C.政协会议是最好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D.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组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