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摘编目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因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 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亨廷顿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廷顿的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以一览无遗: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扩大军事力量……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冢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遥鹿新地缘政治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17年苏联是如何踏进历史的主流的? 1945年后苏联和美国为了各自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严禁照抄材料)

(3)关于冷战后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材料三中有哪几种观点?作者认为亨廷顿观点的实质是什么?试以史实论证作者观点。

 

(1)十月革命,建立了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社会主义制度。苏联的措施:与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美国的措施:主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关贸总协定。(2)冷战双方队伍扩大;冷战突破了欧洲的范围,向亚洲和拉丁美洲扩展;美国把禁运和制裁作为手段;冷战国内化趋势加强。(3)两种观点:亨廷顿认为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是文明的差异,作者认为是国家利益的冲突。实质:遏制潜在对手,维护美国霸主地位。论证:为遏制苏联,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解析】 试题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917年苏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根据材料“1945年后苏联和美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概括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在经济上采取的举措。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北约的成员因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 5个”“”“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中概括归纳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亨廷顿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冢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可以看出关于冷战后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材料三中有两种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亨廷顿观点的实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葛亮和白居易自愿向世人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但在封建社会为何无从推广?阻力究竟来自哪里?……孝文帝“反腐”主要依靠由中央直接派出“使者”进行纠察,唐、宋都相继沿袭,但“财产与收入不符”如何惩处,则带有很大的个人好恶和随意成分。

——夏炎《古代官员的财产公开方式》

(1)材料一中,历代封建统治者均利用监察制度反腐,但反腐效果不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贞观十几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扬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宵性女正,死时“宣宁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硫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

——摘编自主春瑜《中国反贪史》

(2)依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反腐败的重要举措。

材料三:1927年至1949年,这一阶段对监督权利规定的宪法和宪法性文件涉及到《太原约法》、《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和1 9 46年《中华民国宪法》…… 在监督官竞的机构设置土,有广州国民政府的监察院和惩吏院、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院.行政法院,其时,国家赔偿制度开始起步,地方自治、冤狱赔偿运动对人民监督权利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南京国民政府的以竞治国、一党专政窒息了监督权利的发展空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制定《中华苏雏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陡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等对人民的监督权利予以保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机构,如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的控告局、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的专门监督机构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

——于洪生《权力监督——中国政治体制运行的调控机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国民政府与中共监督制度的异同。

(4)“一切历史都是当代”,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有什么认识。

 

查看答案

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敌今日欧洲各国,什九皆属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也……其为制也,有一世袭君主称尊号于兆民之上,与专制君主国无异也。而政无大小皆自内阁出,内阁则必得国会多数信任于始成立者也。

——梁启超《新中国建设问题》

(1)材料一中“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是指什么?据材料概括其特点。

材料二:民国初年,一时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正当宋教仁(国民党竞选负责人)踌躇满志地准备组阁时,还没待第一届国会召开,就被袁世凯派的刺客暗杀于上海火车站。

——《近代中国人对民主道路的探索》

(2)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昙花一现的原因。

材料三:我们的国家是属于四个民主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动的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分子不能列入人民的范围。等到他们彻底悔悟和改造后才能取得人民的资格。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应该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承认他们的自治权。因此,我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是很恰当的。

——《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3)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特点。与西方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为下图选择最恰当的标题(  

A.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当今世界格局的两极化趋势

C.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D.当今世界格局的单极化趋势

 

查看答案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提到:“美国采取措施以强化受到苏联侵略或共产党颠覆威胁的国家,这也就是保护美国的安全——它就是保护自由!”为此,美国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

A.推行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发动局部“热战”D.成立北约组织

 

查看答案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书中,在描绘列宁在1917年4月,坐着一列封闭的列车,转道芬兰回到彼得格勒时,他这样写道:“这趟风驰电掣的封闭列车犹如一发炮弹,乘坐在里面的人物犹如威力强大的弹药,这一炮摧毁了一个帝国,一个旧世界。”茨威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列宁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列宁领导的革命极大的震撼了世界资本主义统治的秩序

C.列宁当选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对资产阶级是沉重的打击

D.以列宁为代表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一战,协约国集团分崩离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