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词“人类”和主旨“神”等信息,联系教材内容。在古希腊雅典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出现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不是以神作为万物的尺度,这实质上是强调人的价值,应该选D。古希腊奉行多神教,崇拜古希腊神话诸神,AB选项与事实不符应该排除。“注重物质生活”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智者学派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本题以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的各种能力。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词“人类”和主旨“神”等信息,再联系教材内容,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其余选项可以逐项排除。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要加强对历史基本史实的掌握,特别是加强对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①儒家学派       ②墨家学派     斯多亚学派      智者学派

A.           B.

C.①②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科技教育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读下图,同年我国在教育方面的重大举措是(    

A.高考制度的恢复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教育“三个面向”的提出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49 一2000 年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的变化表。其中(成人)文盲率变化最大时期出现的原因是

年份

1949

1964

1982

1990

1995

2000

文盲人口总数(亿)

3.2

2.33

2.3

1.82

1.45

0.83

文盲率(% )

80

52.4

34.49

22.22

16.5

9.08

A.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冲击

C.政府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D.新时期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查看答案

“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这一讲话

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内涵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承。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别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1)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

2)据材料三,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

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